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工业论文 > 水利论文 >

水利论文:临沂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践

来源:未知 2020-07-26 09:56

摘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临沂市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发扬“愚公移山”、“农业学大寨”精神,共建成各类水库近千座、塘坝近万座,素有“

  水利论文:临沂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临沂市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发扬“愚公移山”、“农业学大寨”精神,共建成各类水库近千座、塘坝近万座,素有“千库万塘”之称,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大中型水库建库时淹占土地44.87万亩,拆迁房屋16.93万间,搬迁移民5.9万户、21.8万人。

  基本情况

  临沂市现有水库901座,其中大型7座、中型30座,总库容29.59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0697公顷,设计年供水量86507万立方米。涉及我市12个县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蒙山旅游区,共计117个乡镇、1538个移民村,移民310969人,连带影响人口130多万人。

  二、取得的效果

  自2006年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临沂市先后开展了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后扶政策兑现、移民扶持规划编制、移民结余资金项目实施等工作,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移民群众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大中型水库移民收入稳步增长

  临沂市大中型水库移民主要分布在蒙阴、兰陵、费县、沂水、平邑等山区县,大多数属于就地后靠安置。由于立地条件差,加上后期扶持力度不够,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通过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和项目计划的实施,截止2014年底,临沂市水库移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不足2000元提高到7000多元,移民收入为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由40%提高到近70%。移民收入与当地农村群众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移民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是后扶资金直补到人。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的600元直补资金直接发放到移民手中,提高了移民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蒙阴县旧寨乡刘家上峪村属于整体搬迁村,有一户两位老人年龄较大,且身体不好,收入比较单一,以前主要收入依靠种菜和孩子的赡养费,可医疗支出每年就在1000元左右,负担较重。由于两人均可享受国家后扶政策,每年可领取1200元。经老人介绍:1200元刚好用于他们两个人的医疗费,一方面不再因为没钱不敢看病、吃药而发愁,另一方面减少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对于这样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而言,直补资金无异于雪中送炭,减轻了他们及其子女的经济负担,对改善生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移民人口核定、人口自然变化核查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临沂市享受直补资金待遇的移民人口,全部采取直补到人的方式,通过“齐鲁惠农一卡通”,按季度将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账户,并实现了移民人口的动态管理。截止2014年底,临沂市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4亿多元,直补资金的发放不仅直接提高了移民的收入水平和保障程度,还将国家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让移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利用项目资金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蒙阴县桃墟镇大庙村属整体搬迁村,县移民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村两委和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发展有机蔬菜大棚为重点的思路,2013年利用后扶中央结余资金100万元,新建4座新型钢架结构冬暖式蔬菜大棚,并修建混凝土道路、机井等相关配套工程,建立有机蔬菜基地。项目建成后,通过公开竞标方式,由该村村民承包,用自主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4座大棚年净收入可达到32万元左右。村委会按每个大棚2.3万元的价格收取承包费,每年村集体可增加9.2万元的收入。为确保该项目长期有效的发挥效益,村委会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承包费采用专帐管理,账目公开。收取的承包费做为大庙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于改善该村的基础实施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条件,从而让更多的移民从中受益。有机蔬菜基地项目的建成运营,有助于加快大庙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移民群众增收步伐,拉动大庙村各方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在全县也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止2014年底,临沂市新建温室大棚22座、食品加工厂、手工业加工厂、水果交易市场、养泥鳅、养藕、养兔、养猪、桃园等项目各1处。这些项目的建成,直接增加了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二)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资5.5亿元,实施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生产开发、教育培训等各类项目2138个。通过移民扶持项目的建设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所有移民村现已实现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对外连接道路已基本硬化,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为移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村容村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获得了较大提高。平邑县联城镇桃峪村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属分散安置库区移民村,全村491户,1470人,其中库区移民55户、移民97人。近几年,该村依托当地丰富的山区土地资源优势,以金银花和林果两大产业为主导,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完成了社区内路面硬化1.5万平方米,购置安装了文体健身器材,茶余饭后村民们放起欢快的音乐,像城里人一样跳起健身舞。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峪”,富裕的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沂水县诸葛镇东于家河村属整体搬迁村,全村56户、162人,以外出打工和种植粮食、经济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项目实施前,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存在道路通行不便、饮水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2013年,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确定实施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和塘坝加固3个项目。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9万元,共硬化村内道路0.5万平方米,实现了全村自来水入户,同时对塘坝加固增高,修建溢洪道交通桥。项目建成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内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饮水项目使移民吃上了洁净自来水,道路硬化项目为出行、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移民认可度、满意度较高。

  (三)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临沂市大中型水库多、移民多、情况复杂,前几年各种情况的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一是随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和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当地农村平均发展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有效地缓解了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的突出困难;二是通过编制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移民心理不平衡和矛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三是各级移民信访工作人员注重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到移民村联系走访移民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赢得了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源头性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来电来信来访情况不断下降,库区社会稳定。2014年市县共接待来访人员35人次、来电15次,市级行风热线3次,主要了解移民政策和反映资金发放,信访工作人员做到了及时答复,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了矛盾隐患。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逐步健全了移民管理机构。临沂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于2012年正式成立了临沂市水利移民管理局,配齐配强了组织机构和人员,解决了水利移民组织机构难题。市水利移民局以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宗旨,以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以维护库区稳定为目标,以抓好水利移民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实施“美丽库区村”工程建设为抓手,确保水利移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区移民工作主管部门积极向县区政府反映并协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移民管理机构。目前,临沂市14个移民县区中,已有10个县区成立移民管理常设机构,万人以上的移民县全部成立了常设机构,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更加规范了移民项目建设管理。各县区按照省移民局《关于加强水利移民扶持项目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手续,全部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实施方案,积极推行项目实施“打捆招标”、“四制”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努力确保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蒙阴县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投入足够的并且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机械设备,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配备自动控制的配料机等;蒙阴县、平邑县、费县、沂水县、临沭县等县在施工过程中,邀请移民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实施,由移民监督和控制施工质量,并在工程计量和验收时签字认可,实现了移民的自我组织、自主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目的。

  (三)开展实施了“美丽库区村”建设。移民工作面广量大,项目扶持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之临沂市库区村数量多,尽管近几年加大了移民项目的资金投入,但就移民整体而言,单个项目投入小且分散,成效和亮点并不突出。为集中打造工作亮点,决定在全市开展“美丽库区村”建设活动。2013年,以市水利局名义制定出台了“美丽库区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每年选择10个左右具有一定基础、领导班子团结、村情民风淳朴的移民村,集中资金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整洁、文化卫生设施配套的美丽村庄。2013年在全市选择了13个移民村开展这些活动,共倾斜资金1148万元。平邑县流峪镇龙王河村利用后期扶持结余资金近200万元,先后完成了社区内安全饮水、路面硬化、绿化美化、交通桥及老年公寓广场建设等工程项目,大大提升了社区环境,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实现了入户无泥土,路边有绿化,健身有场所,该村成为该县第一批“美丽库区村”。

  (四)组织开展了年度考核。为充分调动各县区水利移民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借鉴省移民局考核办法和兄弟地市经验,制定印发了《临沂市水利移民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细化、量化为14大项、66个项,实行百分制考核。2013年12月9日-22日,组成考核组,采取查、看、听、访等形式,对全市14个移民县区进行了实地考核,按照得分高低排出名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通报。为体现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考核结果作用,经商财政局,扣减考核末4位县区的部分项目资金奖励前4位的县区,以实现以考核促工作的目的。2014年11月24日-12月2日,创新开展年度考核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组成员吸收了7个万人以下移民小县区的工作人员,对7个万人以上大县进行集中考核和观摩学习,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实现各县区工作平衡发展。

  通过考核和观摩,不仅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了各县区工作的实际情况,更引起了各县区移民管理机构的重视,切实调动了各级移民干部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水利移民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特别是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了切实的加强,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确保移民工作整体上水平。

  四、库区移民群众的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一)库区资源条件较差。修建大中型水库,必然淹没移民赖以生存的大量耕地资源,全市大中型水库30多万移民的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不到全市农民人均耕地的一半。水库修建以后形成了一定的水面资源,但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资源不多,大多数水库目前都被设定为城市饮用水或备用水源区,基本上不再允许水库移民进行生产开发,以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何况山地资源本来已十分有限,由于水库定位为“水源区”而被限制了原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库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大多以后靠安置为主,移民大多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库区移民居住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入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还得不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居住行路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非常大。需要继续进加大投入解决这些难题。

  (三)水库移民收入偏低。已建的大中型水库基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由于历史原因,基本没有前期补偿,后期扶持力度小,水库移民缺乏必要生产资源,交通不便,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移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非移民。据统计,水库移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少三千余元,甚至极少数移民仍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另外,部分水库移民因为国家建设而搬迁,习惯于向国家要补助,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没有什么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不占优势,打工时也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体力劳动移民的收入的显著增长非常困难。

  (四)水库移民维稳难度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后扶政策实施后又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有的移民反映自己是2006年漏登的水库移民但又拿不出证据,但反复要求享受国家的后期扶持政策,他们的诉求无法满足便产生了不稳定因素;个别水库移民要求生产安置村也享受直补资金待遇,因为没有国家政策依据,得不到满足就不断上访;有些水库移民安置区农民因为曾给迁来的水库移民调拨过田地,却因不享受直补资金政策而抢移民的土地等闹出了纠纷;有的反映在政策规定的2006年前几年才农转非的,提出自己应该享受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等等不胜枚举。很显然,上访者提出的要求很多是有些道理而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需要耐心的给他们解释宣传国家政策,但仍然无法让某些当事人满意,所以维稳难度仍然比较大。

  五、对今后水利移民工作的几点思考

  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具体工作,需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从思想上行动上把库区移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让移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一)搞好宣传教育,提高移民素质。要紧密联系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实际,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让移民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扶持。同时,提高移民村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移民自觉参与和支持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要认真对待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就要做好计划分步解决,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就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取得群众了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库区环境。

  (二)加强部门配合和统筹协调。水库移民分布较广、收入较低、思想觉悟未必很高,所以移民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把移民作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对待,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扶持、更多的帮助和热心,促使库区能早日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中应注意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协调、密切沟通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大力整合资源和资金,形成齐抓共管水库移民工作的合力,确保移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后扶项目建设力度。要积极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改善库区移民居住条件及环境。抓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村内道路及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库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结余资金,着力改善库区基础设施条件。按照《2011—2015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有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下达、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做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改善库区基础设施条件。

  (四)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发展提升库区综合水平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发挥移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资投劳,这就需要移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目前,移民生活条件还较艰苦,生活水平不高,需要继续抓好移民技术、技能培训,拓宽移民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开发类和种养殖业,增加移民收入。如可利用库区风光好的优势,培育库区生态旅游业项目,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发展旅游业,满足人们对蓝天碧水与日俱增的渴求,使库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旅游业成为库区移民增收的好路子。

  大力推进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几十年来,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导致一些库区出现水体污染、河道断流、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心。在移民工作中也要与时俱进,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库区文明发展道路;调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结构、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全库区移民共同参与“建设美丽库区”大格局,构建天蓝山青水绿地干净美丽库区乡村;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库区建设,改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努力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移民幸福、完成库区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美好构想。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