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情志调节与中医养生

来源:未知 2019-06-20 09:59

摘要: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越来越强烈,针对情志致病现象,以恬淡虚无,心情舒畅,遇事冷静,静养心神,为养生方法。

  情志调节与中医养生

  陈武忠

  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卫生院,浙江 永嘉 325107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越来越强烈,针对情志致病现象,以恬淡虚无,心情舒畅,遇事冷静,静养心神,为养生方法。

  关键词  情志 ; 调节 ; 中医 ; 养生;

  所谓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七情。其和五脏有密切关系各有所主。如心主喜,肝主怒,肺主忧(悲),脾主思,肾主恐(惊)等。正常的七情表达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表现,并不能影响健康。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中医学相当重视情绪变化和过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别对五脏功能的影响。《素问·举痛论》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气逆,面红、耳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则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明确指出大怒可导致胃肠道疾病发生,严重者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2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方面。《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和,故气缓矣”。在通常情况下喜确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气血调和,心情舒畅,象征吉祥、和谐。但若暴喜过度,又可使如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3 悲则气消。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悲包括忧,是指过度忧愁悲伤,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耗伤肺气。

  4 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使肾气不固,气脱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长期恐惧不解则伤肾损精,出现骨酸痿厥,遗精,性功能减退,不育等症。

  5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甚至昏厥或暴毙。

  6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以致气机不畅郁结。思虑过度不但能耗伤心神,也影响脾胃功能。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运不健,胃之腐熟失司,症是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整体观是中医学一贯强调的科学观,人体是一个脏腑四肢百骸经络相连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所以,调节情绪对中医养生保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恬淡虚无 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言安静,淡曰朴素。虚无是指不要为物欲所蔽。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表现,不仅决定他(她)的生活,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健康和寿命。七情六欲是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机体如同机器一样正常运转。反之,则出现某种疾病。如果一个人整天想入非非,欲望过高,而实际上又做不到,必然伤身。如果一个人老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远离社会,不敢与人交流,自我封闭,同时也会得某种疾病。

  与人交谈,也是待人处世的一种学问。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热情得体,行为规范适度。特别是在细枝未节处为人考虑。想别人之未所想,做别人之未所做的事情,做到交谈先交心,这样才能达到交谈之目的。凡为医者,建议不仿去温习一翻,孙思邈之《大医精诚》篇,想必可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2 心情舒畅 谁不想怀有一颗舒畅的好心情。但人在社会大潮中,学习工作,婚姻家庭诸多方面和问题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磕磕碰碰的大小心烦事。俗话讲要想万事了,就得心情好。

  中医学认为,情绪郁闷受害脏器,肝胆脾胃首当其中。肝胆主疏泄,调节情志血液;胃主消化,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长期情绪郁闷,气机不畅,可产生气郁症;脾胃功能障碍,湿邪困阻,可引起湿郁症;气湿交结不解,则成痰郁;所以说:“气机不利,变证百出。”

  调节情志,中医学主张讲究疏泄,使其邪有出路,将郁闷情绪释放出去。万事和为贵。不要为点小事,大动肝火,横眉冷对,怒发冲冠。与人与已都不利。要摆事实,讲道理,和气对人,平等待人。要深知和气生财,气和万事兴的内涵和道理,《庄子·天道篇》“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这里只讲人乐,心情舒畅。

  3 遇事冷静 静养心神 冷静不是孤独,是一种境界。现代医学认为,清净养神,是人体的一种“健康充电”,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就要避免负性情绪对身体的刺激,而心静则是避免负性情绪刺激的最好办法。要心静,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不贪求,不要整天胡思乱想,使大脑从各种个人的欲望中和杂念中解脱出来。

  明·万金《养生四要》中指出:“心常清净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养,没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经常保持头脑冷静,不发火,不烦躁,更不要暴跳如雷。凡事要放宽心,要心平气和,心境欢畅,对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恋;浮沉莫叹,知天上云卷云舒,聚散任风。总之,无论遇到多大误解和不公,只要保持心中的冷静,即使满头银丝,一脸菊花,也依然美丽健康。

  参考文献:

  [1]林嬿钊,卢传坚。当代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经验调查 [J].辽宁中医杂志,2011,08:1491-1494.

  [2]吴丽丽,孙文。浅谈中医情志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0(15):139-140.

  [3] 张若娒。浅谈中医情志养生[J].中医药文化,2009,05:45-4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