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教育论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思考
来源:未知 2020-07-09 12:43
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未成年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展现了生理与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犯罪低龄化的严峻现实。加强社会、同学、家庭、学校、大众媒体传播的众多因素的积极
未成年人教育论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思考
摘要: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未成年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展现了生理与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犯罪低龄化的严峻现实。加强社会、同学、家庭、学校、大众媒体传播的众多因素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中,社区矫正方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发展,并展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不断进行优化与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利用法律基础与成熟的国外经验,提升宣传的力度,强化公众形象,加强专业化训练,细致矫正的范围。接着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从另外一个层次上看,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这样就导致了可塑性强,容易矫治的情况出现。近几年来,犯罪未成年人的刑罚制度措施也开始趋向人性化,符合为未成年人发展的心理特征。因此,本文主要从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发展背景为出发点进行探究分析,接着找到问题的成因,结合不同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汲取精华,去其糟糠。构想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体系、机构、人员、措施,提出符合“中国梦”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社区;矫正
一、绪论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探究背景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环境污染、毒品犯罪、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有效关注,并且由于一定的复杂性,被列为世界级的三大难题。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未成年人的特点,根据可塑性强,容易矫治的主要特征,就需要秉承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主要思想,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积极应对措施[1]。从未成年犯罪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并不缺少法律、刑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课题探究。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不健全,面对种种诱惑,没有产生科学的判断能力与抵抗能力,这样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给予未成年人关怀与温暖,创设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正确的引导未成年人的教育与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社区矫正的专业程度。在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发展的过程中,鉴于未成年人欠缺独立的思考能力,突出了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这个时候就需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依靠“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个性化的惩罚制度。考虑到监禁未成年人不仅会为其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还可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上带来创伤。社区矫正的形式就这样应运而生,并展现了刑法处罚的个性化标志。不仅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也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为出发点,根据未成年人的心里特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性“世界”,并帮助未成年人改观认知,避免一时冲动和犯罪后果,给未成年人心里带来的较大阴影[2]。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探究意义
本文从某市为例,针对未成年人的社会矫正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接着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探究。找到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接着根据国内外的趋势,汲取精华,去其糟糠。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行性的策略与措施。为其他省市的研究提供可行性的研究依据。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探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知网与万方等网站的检索,对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比较[3]。
(2)实地调查法:主要是根据观察的情况与询问的方式,进一步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接着为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相关理论性探究
(一)社区矫正的主要概述
社区矫正主要是在法律论文的基础上,展现对人的关爱与宽容,重视人的主要价值,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构建人格的尊严。推进对待犯罪道路化进程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理念上,刑罚的观念主要强调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利益,而忽视了犯罪的基本权利。社区矫正的出现,将人的基本权利上升了一个较强的高度,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体制中,展现人道主义的主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形式。因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避免未成年人由于监禁而产生的消极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社区矫正的基础上,减少监禁刑刑罚,保持社会和谐与社区安宁的初衷。根据问题,分析成因,让未成年犯罪者尽快融入社会,减少抵抗性心理与抵触情绪。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树立典型的管理模式,展现多元化的矫正手段与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性[4]。
(二)未成年心理的主要概述
在我国就是在18岁以下的范围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从儿童期向着青少年期转型的重要阶段。在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变化之后,就需要将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接着在不断的更新,整合与均衡中,最终走线成熟,展现了螺旋式的发展形式。
三、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现状思考
(一)已取得的成果
(1)立法方面
第一,从2011年开始,法律正式确认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制度论文是一种刑罚执行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人参的自由,但是具有保留性。接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刑法修正案(八)》中队社区矫正进一步进行了修改与优化,这样不仅意味着社区矫正正式纳入到法律的范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刑罚执行能力5]。第二,2012年的“两高两部”发布《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与分析,实现了社区矫正责任分配的有效制度,推进社会矫正的持续性。第三,在部分地区实行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广东省对《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非监禁刑工作体系的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了有效的构建[6]。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应当适用、优先适用、谨慎适用、禁止适用”等能力进行分析与细化。接着按照犯罪的不同阶段,推进社区矫正的实践意义。
(2)实践方面
2003年开始,北京、江苏等六个省市,正式宣布试验社区矫正模式开始。2009 社区矫正正式遍布全国,辐射面积之大,人员之多。2011社区矫正已经达到覆盖到全国 91%的地方。2017年涉毒类社区矫正人员重犯率为0.19%。现有社区矫正人员 27.8 万人[7]。从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制度的过程中看,已经开始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社区矫正机构,例如:北京市已在其辖区内成功创建“阳光中途之家”,河北省成立了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等。
(二)结合某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究
某地从2010年首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到今天,已经发布并颁布了多项文件,这些都是对社区矫正制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目前的形式上看,已经基本覆盖了全部的乡镇级行政区域,并在公、检、法、司、监狱的公务人员全面参与下,创新了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认定的“六合一”的程序性流程,实施社区矫正信息网络化监管平台,通过四级联网的形式,24小时监督管理,并实现突发情况预警有效监控功能。参加公益劳动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得少于 8 小时、10 小时、12 小时。在行动监督上,需要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禁止令执行,然后根据思想汇报,积极的配合社区矫正的有效监督。
第一,从社区矫正机构与人员数量设置上看;需要在司法习惯着那个的基础上,选派人员进行开展所有的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志愿者主要是居民委员会与热心人员组建而成,并在实际的操作中,展现多元化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某省累计接收了 52486 名社区服刑人员,重复犯罪概率为 0.02%,绝大部分为男性[8]。虽然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不高,但是在解除社区犯罪之后,在此发生犯罪情景的情况比较多,并没有展现较强的矫正效果。第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缺陷。有指导意义却操作性不强,内容笼统。第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施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和成年人缺少区别化。第五,社会力量参和社区矫正不够。
(三)存在的问题
(1)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地位有待提升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未成年犯罪属于司法实践中隶属社区矫正下的项目,这也充分展现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差异性。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的主要思想,遵从“教育、挽救、感化”的原则,探究成长的特点,实施有利于未成年发展的社区矫正方式。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社区矫正经验有限,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机构匮乏,并且部分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忽视了恢复性和谦抑性,缩小了规模性,阻碍了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内容的有效延伸。
(2)矫正方式不能适应未成年的构建特征
相比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社区矫正的时间相对较晚,并且社区矫正的人数与机构的数量较少。这个时候,就导致了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发展特征的社区矫正项目。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社会矫正的区别,探究未成年犯罪人的成长发育,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实践类型。还需要将以后的就业指导等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他们回到原来的社会中继续生活。有些青少年还需要摄取的工作人员,联系家长,试着寻找新的创新与突破,消除漠视。
(3)矫正队伍建设缺少保护意识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包含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青团,教育机构,犯罪人亲朋好友,关工委等六家联动模式。但是,从未成年的角度进行分析,“漏斗效应”中,影响力是不断递减的。怎么样才能把这些问题,有效的联系起来,成为了当下一大难题。换句话说,只有在专业性较强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有效的帮助与保护。
(4)包含了污名化的歧视和偏见等主要内容
不少未成年犯罪人在重新回到社会当中之后,本来想树立较高的思想理念,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事与愿违。生活与社会处处给他贴上了犯罪的标签。尽管,社区矫正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教育,让他们纠正错误,尽早的走进社会。但是调查发现,社区矫正之后的未成年人在服役期间或者之后,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与困难性。这些压力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的评价,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个汇总给关系之间的排斥心理。这个时候,青少年犯罪者就会在心理上发生一定的变化,逃避与退缩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导致再次犯罪的情况出现。
四、国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
(一)英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第一,英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上,在1998年的时候,构建了未成年人司法执法委员会。这些资金主要是内政部大臣任命,然后主要针对未成年犯罪与预防,进行犯罪情况跟踪观察与分析。第二,英国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成立;其由罪犯管理局领导。主要是提供法律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咨询、职业训练方面的主要措施。第三,英国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主要包含了保护观察、社区服务、宵禁、出席中心、监督、行动计划、社区更生和惩罚令、毒品治疗和检测、补偿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二)日本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日本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制度主体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一次推进,共八十余家机构、团体组成。日本未成年社区矫正内容相对比较的简单,需要在保护观察的基础上,实现自力更生的有效保护,强调“矫正恶习”的理念。其中,家庭裁判所,是需要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经历与家庭情况进行有效的构建,然后结合未成年犯罪人的主要特点,给予合理化的建议。然后,少年鉴别所主要是实现沟通交流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接着,保护主要是在社会的范围内,对对象实行“保护”,以免再发生犯罪的情况。
(三)美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美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主体中,构建了联邦一级和在州一级两个社区矫正机构。主要是进行负责未成年人在法院判决前的调查,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的个性化,矫正监管措施。其中,美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主要内容包含了:第一,居中制裁,换句话说,就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监禁和缓刑之间的关系,制定对应的惩罚措施。第二,针对于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提供对应的帮助。第三,将青少年安置到另外一个可替代的养育家庭。第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与照料。第五,未成年犯罪人可以白天参加矫正项目,晚上回到自己的家中进行反思。第六,集中的住所中的违法的未成年人,需要在安置同时,帮助他们尽早的回到自身的生活当中。第七,构建争取生存的项目,提供自信心,证实人生价值。第八,教养院构建,承担未成年人父母的主要职责[9]。
五、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思考的优化建设
(一)设置独立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构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未成年犯罪,缺少专门的社区矫正体系,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犯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改造的解决措施。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借鉴英国的社区矫正方式,从矫正机制、矫正主体以及矫正项目三个方向进行构建,完善对应的社区矫正制度。从未成年犯罪人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一,需要在立法的基础上进行构建,推进社区矫正制度的独立性,扩大为何曾年犯罪人的矫正率。第二,需要转变顶层设计的主要思想,构建专门的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机构,做到层次分明。第三,从一定的程度上,构建专业的矫正机构平台,拟合建议,拓展可持续性发展。
(二)给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构建社区矫正队伍
(1)专业的社区矫正官构建
第一,需要在司法部的基础上,加大未成年社区矫正的规模与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职责。第二,根据未成年人的主要特征,定制社区矫正官的任职条件,需要将法律、心理学、教育学或者社会学等学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效促进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构建有效的心理辅导队伍。第三,加强自愿者进行矫治工作的能力,按照人数,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协调。转化矛盾,分析问题,按照成因,较好的矫正未成年犯罪人的认知思想。
(2)社会工作者构建
在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思想里面,都有其崇拜的对象,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效仿自己所谓的“偶像”。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丰富自身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帮助更多的未成年人犯罪人进行实现有效的改造。并定期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或者明星,构建创业经历,展现激励作用。
(3)社会志愿者构建
这个时候就可以借鉴美国与英国的主要思想理念,第一,利用在校大学生;以仿“村官”的形式,帮助未成年犯罪人矫正。增强思考与感悟,提升关爱程度。第二,利用下岗和离退休人员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未成年人犯罪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增强情感上的缺失,根据他们的心里,寻找出最大的支持与帮助,提高社区矫正的有效质量[10]。第三,利用成功矫正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究实践的重要作用,发挥成功矫正人员的优势,对未成年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展现在塑造的能力。
(三)实施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发展的配套机制
(1)矫正机制有效分类
按照人身的危险性进行探究,这样结合回归性就可以把握社会的主要程度与趋势,并按照风险性的高低,识别不同程度的管理形势。在个性化的构建中,针对高风险对象应该秉承科学的发展态度,进行关注与指导,提升安全管控的系数,降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针对于低风险的对象,可以给予更多的自由性。
(2)区矫正评估机制
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发育的特殊心,让未成年人的心智还处于不定性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一次性裁决的思想,对临床进行心理评估与在线统计评估。接着利用不良思维逻辑与逆反人格倾向、敌对人际交往等,进行纠正队伍建设。接着,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将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强化了犯罪人的社区矫正思想。
(三)实施专属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项目
(1)心理矫治
第一,情感回归的治疗方式,针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缺失,制定出符合未成年心理的情感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用心的让他们体会到亲情与友情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信心与关爱。第二,人际交往构建,引导他们学会用心倾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适当的情绪控制,引导未成年犯罪人转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认知行为矫正,就需要在特定不良行为,培养与发展良好行为,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五,应急心理处置;对暴力行为或者自残行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早摆脱心理危机。
(2)家庭治疗
第一,家庭沟通令;需要根据未成年犯罪人的思想成长经历与家庭情况,犯罪成因等机型构建,提升沟通性,承担监护人的主要职责。第二,寄养之家项目,对于很严重的未成年人,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纠正。第三,家庭活动治疗,应该借鉴美国争取生存的主要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家庭为的那位,增强并实现自我的价值与信心。
(3)教育方面
第一,犯罪原因探究的教育形式,需要在沟通,引导,测评的基础上,让未成年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修正。第二,罪和赎罪的教育形式,利用启发的形式,增强未成年犯罪人愧疚感和补偿意识。第三,基础法制教育方式,需要根据未成年犯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展现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第四,文化知识教育,需要联系教育机构,提升自身的素养。第五,抗压技能教育形式,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承受注意力,避免其未成年再犯罪。第六回,社区服务令,利用社会的爱心,制定社会劳动。
(4)就业方面
第一,职业规划;需要根据未成年犯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展现兴趣、价值。技能的职业规划。第二,职业技能培训;在社区矫正机构在劳动中进行培训相关的知识,经过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字眼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并一时间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制定“教育、感化、挽救”的主要方针。结合未成年犯罪人的发展特征,提高可塑性,增强包容性。有效及时的帮助未成年犯罪人适应社会纠正,并及早的返回到现实社会当中,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钱雨晨.南京关于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D].财经大学.2014:99-100
[2]舒洪水.未成年犯罪人之社区矫正[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04):11-12
[2]井世洁.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04):156-157
[3]刘强.英国青少年社区刑罚执行制度及借鉴[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3):19-20
[4]俞国女.未成年犯矫正对策与再犯预防实证研究——兼未成年犯个案矫正模式的构建[J].法治研究. 2015(05):111-112
[5]桑先军.英国附条件警告制度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构建的启示[J].中国司法. 2016(05):12-13
[6]李川.从特殊预防到风险管控:社区矫正之理论嬗变与进路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100-101
[7]谢佑平,谢澍.程序与实体: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制的改造[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99-100
[8]姚建龙.转型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控制——以“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为例的研究[J]. 社会科学. 2015(04):52-53
[9]聂阳阳.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03):56-57
[10]郝文体.刑法修正后的未成年犯改造视角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6(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