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动机气缸套拉缸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未知 2019-06-06 08:28
拉缸是指活塞、活塞环在气缸套内部做往复运动接触区域范围内,使气缸套内壁表面出现明显的纵向机械划痕和刮伤纹迹的现象,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下降、机油消耗增加、噪声
浅析发动机气缸套拉缸的原因及预防
殷建祥 李月霞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拉缸是指活塞、活塞环在气缸套内部做往复运动接触区域范围内,使气缸套内壁表面出现明显的纵向机械划痕和刮伤纹迹的现象,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下降、机油消耗增加、噪声增大等故障。本文主要从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设计配合不当,用户使用不当等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预防拉缸的主要措施,要彻底消除引起气缸套拉缸的诸多原因,需要发动机设计,气缸套、活塞、活塞环等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专业生产厂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关注各个环节,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避免因气缸套拉缸而导致发动机失效。
关键词 气缸套 拉缸 活塞 活塞环
中图分类号:TG40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发动机气缸套和活塞环是在高温、高压、交变载荷和腐蚀的情况下工作的一对摩擦副。长期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工作,其结果是造成气缸套磨损变形,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拉伤的部位多在垂直活塞销轴线的气缸套两侧表面,拉缸的损坏部件多为气缸套(内壁表面)、活塞(侧面和头部)(见图1)。引起拉缸的因素很多,它主要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温度和负荷),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套之间的配合间隙、及其匹配材料、材料热膨胀系数等方面状况有密切关系。
图1汽缸套和活塞的拉缸损坏
1 因零部件设计、加工质量、装配配合造成拉缸的原因
(1)气缸套内孔网纹设计不合理或制造不合格,内孔粗糙度过于光滑,沟槽少且浅,储存机油少,油膜薄,引起拉缸;
(2)气缸套内孔圆度、圆柱度超差,使活塞与缸套密封性降低,气缸内的高温气体下窜,破坏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油膜,进而引起拉缸;
(3)气缸套内孔直径小,造成配合间隙过小,活塞受热膨胀后被卡住,拉伤气缸壁,产生拉缸;
(4)活塞裙部线性设计不合适,配缸间隙过小,活塞在缸套内做往复运动时,活塞裙部与缸套发生干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气缸套与活塞受热后膨胀,膨胀后气缸套与活塞之间配缸间隙更小,从而引起整体拉缸;
(5)活塞材料膨胀系数大,活塞受热膨胀时,使活塞超过正常的膨胀量,导致与缸套内壁产生接触摩擦,造成拉缸;
(6)活塞头部外圆直径偏大,受热膨胀后,与缸套内壁产生接触摩擦,造成头部拉缸;
(7)活塞销孔偏心设计不当,造成运动失衡引发拉缸;
(8)活塞环开口处呈尖角状态,或活塞环外圆表面有镀铬瘤,引起活塞环直接拉伤缸套内表面;
(9)活塞环设计或制造的弹力过大,活塞环和汽缸套之间很难形成润滑油膜或油膜很薄,产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引起拉缸;
(10)活塞环大面积漏光,气缸内高温气体下窜,破坏掉缸套内表面的油膜,引起拉缸;
(11)发动机缸体孔同轴度低,引起缸套压入缸体孔后变形,且导致缸套孔中心轴线与凸轮轴中心线不垂直,发动机工作时产生拉缸;
(12)活塞环对口(相邻的上、下环开口重叠在一起,且被阻滞在某相对稳定的位置)会产生窜气和窜油,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与油耗增大,同时严重磨损气缸套,甚至造成拉缸;
(13)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小。活塞、活塞环之间的配合间隙(闭口间隙、背间隙、侧间隙)过小时,受热膨胀后的活塞环运动受阻,出现 “卡滞”现象,活塞环对气缸套内表面的瞬时压力增大,气缸套内表面和活塞环两磨擦副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困难,润滑条件恶化,出现拉缸故障(见图2);
图2 汽缸套拉缸现象
(14)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活塞环的闭口间隙过大时,发动机下窜气、烧机油。下窜气和烧机油严重时会引起油膜破坏和积碳严重,从而导致拉缸;
(15)气缸套外径与缸体孔配合有问题。如果气缸套外径过大或缸体孔直径过小,气缸套外径和缸体孔椭圆度过大,形成压入配合(特别是干式缸套),缸套压入缸体孔后,内孔产生变形,缸套内壁呈现部分凸出现象,缩小了活塞与缸套的间隙,产生拉缸现象;
(16)气缸套支承肩与缸体沉孔配合有问题。如果气缸套支承肩过厚或者缸体沉孔深度过浅,凸出高超,如果缸盖螺栓预紧力过大,导致气缸套内孔椭圆,使活塞与缸套密封性降低,气缸套内的高温气体下窜,破坏活塞与气缸套内壁之间的油膜,进而引起拉缸;
(17)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过紧。活塞裙部受侧压力及受热膨胀引起的变形在活塞销的轴向最大,如果活塞销与销孔配合过紧,引起活塞变形,当受热后这种变形量就更大,从而产生拉缸现象;
(18)气缸套水封槽与密封圈装配问题。如果气缸套水封槽浅,或者是密封圈过粗,当套上密封圈装入机体后,槽底局部受橡胶密封圈的作用向内变形,引起气缸套内孔局部变形,从而引起局部拉缸。
2 因发动机工作过程异常导致拉缸原因
(1) 发动机的温度过高。发动机在高速运转工作时,气缸套内瞬时温度可高达3000℃。温度过高会造成机油变稀,压力下降,使气缸套的内壁表面润滑条件变差,气缸套与活塞、活塞环发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造成拉缸。过热现象还会引起气缸套和活塞环同时过膨胀,配合间隙变小,导致严重拉缸。严重者会发生熔着性磨损(如图3)。发动机出现高温主要是由于冷却系统出现机械故障。
图3 熔融磨损
(2) 初期磨合不好。新发动机或刚更换过的气缸套与活塞、活塞环,均存在凹凸不平的加工痕迹。初期磨合时,相对运动表面微观凸起处产生金属直接接触,油膜不易形成,容易出现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带负荷运转会出现局部接触,单位面积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局部拉缸现象(如图4)。
图4 局部拉缸现象
(3) “三滤”失效,空气、机油、燃油没有很好过滤,固体颗粒被带入气缸套内部,也会产生拉缸现象。也可能是进气管开裂,工作中吸进大量灰尘和砂粒等硬质颗粒进入气缸中。
(4) 严重积炭。由成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润滑油被吸入气缸套而燃烧、增压器漏油等原因造成燃烧室过多的积碳,过多的积炭造成活塞环粘结或咬死在环槽内,导致活塞头部产生拉缸。
(5) 柴油机供油角太早,始燃量大,燃烧粗暴,热负荷大,缸套热量传不出去,从而引起高温拉缸。
(6) 冷却水套水垢粘附过多。特别是缸套外表面,若形成一层水垢,因其导热系数低,导致发动机过热,使缸套内壁上的油膜受到破坏,引起干摩擦,产生拉缸。
(7) 频繁低温启动。发动机低温启动时,润滑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在气缸套内壁难以形成有效的油膜而导致拉缸。
(8) 不按规定要求,使用劣质机油,发动机机油质量差,机油压力低,造成活塞与气缸套内壁润滑不良而拉缸。
3 预防拉缸的主要措施
3.1 从设计、制造、装配过程进行控制
在设计过程,选配好气缸套、活塞、活塞销和活塞环之间的材料匹配性,测算其材料热膨胀系数在高温高压下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异常接触。特别对缸套内孔网纹、活塞裙部线性、活塞环形状结构等关键项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气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等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对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方面严格控制。倒角、毛刺等微观缺陷也要消除。
在装配过程,要对各零部件关键配合尺寸的检测,对分组缸体、缸套、活塞一定要组别对应装配,注意装配方法、装配顺序和装配温度,提高装配精度。
3.2 从日常使用保养方面进行预防
(1)对新装发动机和大修后的发动机,一定要先经过磨合,即在保持良好润滑的条件下,按照转速由低到高,负荷从小到大的原则,认真按磨合规程操作,磨合期后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
(2)合理操作使用发动机,不要经常长时间超负荷作业,不要乱轰油门,不要缺水启动。
(3)保持冷却水正常温度70℃~95℃,避免发动机过热。冬季启动前应采取预热措施。
(4)加强空气滤清器的维护保养,严防灰尘吸入气缸内。
(5)维护好润滑系统,防止机械杂质和积炭混入机油内而加剧气缸套的磨损。
(6)维修时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正确选配活塞、气缸套和活塞环,活塞环、活塞不能装反,另外,在修理上还要注意活塞偏缸,同时要保证气缸套的尺寸精度。
(7)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异响、高温等现象)要及时停车检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 结论
总之,拉缸问题可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下降、机油消耗增加、噪声增大等故障,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会使发动机缸体、气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等关键零部件报废。在使用过程要注意发动机的温度不能过高,经常检查冷却系统、空气滤清器、机油等方面。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发生拉缸现象,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林海、王亮等,中高整大功率柴油机气缸套异常磨损及拉缸故障分析[J].内燃机 2010(3)
[2] 李伟新 柴油机气缸套穴蚀和拉缸的原因与预防 内燃机 2007(5)
[3] 金宁 发动机拉缸浅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4(5)
[4] 徐久军 严立, 船舶柴油机气缸套拉缸机理的试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0(6)
[5] 石岩广,董恩东,李汉华,汽缸套滑珩工艺概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4(11)
[6]宋学宗,马丽娜,发动机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概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3(1)
[7] 发动机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概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