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文科综合 > 人文社科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论文发表问题及解决路

来源:未知 2019-04-25 16:48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公开缺少有效监督,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张翠萍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116029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116052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公开缺少有效监督,信息平台建设人才不足等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有效落实《条例》;加强监控,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合作,加速地方政府信息数据平台集约化建设;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实现建设透明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解决路径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hina

  Zhang Cuiping

  (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bstract:Since the Regul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omulgated, ou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some loc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such a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ot enough,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talents. In oreder to improve constantly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government, promot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target, we must implement the Regulations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ata platform intensive;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at all levels.

  Key words: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在全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同时,国务院要求各省、部委提交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报告,有效保障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执行。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更是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包括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政府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手机端应用等在内的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平台的互联互通及服务内容细化,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提高用户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各级政府及机构加快“两微一端”线上布局,推动互联网政务信息公开向移动、即时、透明的方向发展。[①]《2016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为0.6071,位列全球193个国家的第63名,相较于上一次调查上升7位,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已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②] 但是从排名不难看出,相对于美国、英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努力发掘大数据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见图1:

  部分发达国家数据开放政策

国别(地区)

政策

年份

美国

透明和政府数据备忘录

2009

澳大利亚

开放政府宣言

2010

丹麦

开放政府创新策略

2010

欧盟

数字议程

2010

英国

开放数据白皮书

2012

日本

电子政务开放数据战略

2012

加拿大

公开政府发展行动

2012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及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③]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务公开,二是信息公开;狭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指政务公开。政务公开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务,强调的是行政机关要公开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属于办事制度层面的公开。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政务公开广阔的多,它不仅要求政府事务公开,而且,要求政府公开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④]

  (一)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过程中,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手段。民众通过政府公布的信息进行深层分析和处理,将会获得各种衍生信息,公众可以对政府进行更深层次监督。人民只有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增强公民意识,有效参与治理活动,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否则,真正的民主就无法实现,可以说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早已成为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信息已经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产物,而是更进一步,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新产业中。“数据正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美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红利,截至到2017年2月8日,data.gov发布的数据,涵盖了经济、教育、农业、海洋、气象等近50个门类,还链接了地方政府数据资源,网站不仅提供了各类数据、工具和资源,还提供了上千个应用程序和软件工具,确保数据可读。麦肯锡的研究报告预测欧盟各国政府通过开放数据可能减少15%--20%的行政开支,创造1500亿—3000亿欧元的新价值。据统计,当前我国政府手中掌握了 80% 的信息,占有绝对优势,应该充分进行信息公开,全面释放数据红利。

  (三)政府信息公开体现公平正义

  俞可平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超越任何组织和群体的局部利益,而以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着眼点;不仅要集中全党的智慧,还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不仅要有政治精英的参与,也要有普通民众的参与;不仅要依靠党组织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更要严格遵循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基本方略。[⑤]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是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过程,各类数据信息本来就属于人民所有,依法向公众公开,使民众获得各类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信息,对政府的权利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是对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按照罗尔斯的观点,“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整个社会的福利之名也不能逾越”。[⑥]制度的公平正义要做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才能对利益进行公平的分配。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符合程序正义,结果体现实质正义,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实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四)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更应该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建树。地方政府作为本地区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管理者,需要借助大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使政府工作服务人民需要,接受人民监督。地方是基层的行政机构,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直接同企业、组织打交道,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要由地方政府去实现、维护。互联网和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政府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能提供了技术基础,各级政府当抓住机遇,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相反,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将重要的信息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将直接触碰民众的知情权,造成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的隔阂和不信任,降低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从而降低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性下降,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必然会增加,管理效能也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公众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本应由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而从社会途径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包括谣言等负面信息,可能会给社会治理带来危机,使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政府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得到公众对政策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纠偏,防止政策错位导致的损失。在现实中,由于某些政府没有将自己行使权力的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导致暗箱操作,不但滋生了腐败,也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政府信息公开使信息快速传递给社会,原有的信息封闭状态被打破,权力得以在阳光下运行,从而在最大程度使民众了解了权力运行的流程,化解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而导致的对抗。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持续推进,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良好形象自然建立起来。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后,9年的时间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从无到有,取得了一些成就,且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完美的,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观念保守,技术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最近组织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中,各地区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仅为90.8%。在国务院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背景下,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网站仍存在“应付差事”现象。其中,云南省“元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网、河南省“鹤壁市公安局”网在本省抽查结束后即出现内容不更新和无法访问的问题。[⑦]浏览一些地方政府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微博、微信平台处于半僵死状态。

  (一)部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表面上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门网站、微博平台和最新的微信平台,并发布了多少不一的信息。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一,第一,有些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一流的硬件,但是最关键的软件建设就不够好。一些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更新缓慢,信息量也小,民众从中既不能获得最新信息,也不能获得足够充分的信息,这与“大数据”相差甚远。这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认真对待信息平台建设,没有把信息公开作为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对待。更深层的原因恐怕在于想继续保持“神秘性”,刻意保持同民众的距离,怕被群众看透,说到底,就是对群众监督从内心排斥,而且对有效信息想垄断,“独享”。第二,各省政府之间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中国政府网是中央政府的门户网站,其发布的信息最具权威性,其建设水平在国内同类网站里也是很高的。但是即便如此,部分省份发布的信息也并不多,且对重要事件回应迟缓。以大数据开放情况为例,各省对大数据发展的回应却参差不齐,见图2:

  部分省级政府应用大数据的差异(2013-2015)

省份

2013

2014

2015

总计

贵州

2

18

30

50

重庆

4

11

4

19

上海

3

4

11

18

北京

3

4

10

17

天津

2

4

11

17

浙江

1

3

10

14

广东

0

4

7

11

河北

0

1

9

10

甘肃

0

0

9

9

河南

0

3

6

9

江苏

0

4

4

8

宁夏

1

1

5

7

安徽

0

2

4

6

青海

0

0

6

6

黑龙江

0

2

3

5

陕西

0

3

2

5

福建

0

1

3

4

广西

0

2

2

4

海南

0

1

2

3

湖北

0

1

2

3

吉林

0

2

1

3

辽宁

0

0

3

3

山东

0

1

2

3

四川

0

1

2

3

新疆

0

2

1

3

江西

0

1

1

2

内蒙古

0

0

2

2

云南

0

0

2

2

湖南

0

0

1

1

山西

0

0

1

1

西藏

0

1

0

1

总计

16

77

156

249

  由图可见,高于10次的仅有8个省份,低于3次的竟达11个之多,可喜的是贵州有50次,一枝独秀。这与贵州省政府注重大数据建设有关,尤其是贵阳市近年来积极打造“智慧型城市”,因此对国家关于大数据的呼声也就回应的更为积极。

  (二)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虽然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种类也是不断丰富,但是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每一条信息的发布都会引发极高的关注度。同时,某些信息敏感度十分高,假如公布,极易引起社会混乱。因此,政府出于社会安定的考虑,对此类信息的公开非常谨慎,尽量多的筛选出敏感度低的信息。说到底,这是政府的一厢情愿罢了,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尽可能全面的公开,能使民众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更为理性的认知,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片面的公开信息,则更容易引发民众的猜疑,制造恐慌氛围,反而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信息公开缺少有效监督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核、评议大都流于形式,监督检查执行力度也不够,年度报告更是自说自话。当然,《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⑨]条例实施已经过去9个年头,但是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考核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对信息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政府部门或者相关领导进行责任追求,这就导致该条例的执行工作没有真正的责任人,无法有效落到实处。在国务院组织的多次监督检查工作中,每次都嗯那能发现网站管理不到位、群众反映问题回应不及时、申请公开信息被置之不理等问题,相关部门大都采取了通报的办法,但是没有其他惩罚措施。同时,民众缺少相关政策的了解,即使对信息公开不足进行了举报,也不能明确指出信息公开的不到位之处。

  (四)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处理必须要由专业人才完成。但是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信息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各地方政府的信息工作人员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为兼职,不能正确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与新媒体的关系”。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更使得他们不能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处理。[⑩]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对基础薄弱、内容无法保障、安全隐患较大,需要加大政府网站的清理关停力度,实现集约化建设管理。浏览一些县一级政府网站,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人才更加匮乏,大量数据不能及时上传,一些上传了的数据公众也无法下载使用,政府网站往往显得内容苍白,不能发挥效用。这些问题曝露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薄弱和信息素养的不足,亟待提高。

  三、加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路径

  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挑战和考验,更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对社会引导的契机,对遇到的问题,必须迎难而上,补齐短板,这样才能推进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发挥信息公开的本来目的。

  (一)转变观念,有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在发达国家兴起较早,也较为成熟,其相关的法律、制度都已经很成熟。但在我国,信息公开还处于处级阶段,虽然中央早已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在一些部门中出现了消极抵触心理。其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政府官员的思维观念还处于保守状态,顾虑重重,担心信息公开会危害到自身的权威性,损害政府形象,却不知道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政府的这种思维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误解”[11],也是对政府与社会、民众关系的错误定位。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建立主动公开的意识,自觉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透明政府建设,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制度的同时,要完善区域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加强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发言人,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大舆情信息。

  (二)加强监控,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曾在全国(港澳台除外,下同)范围内随机抽样3000位城镇受访者进行电话访问。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其中,“公开信息不全面”被选比例最高,达56%;其次是“公开信息不具体”,比例达47%;还有35%的人选择“没有公开”;而“公开虚假信息”也有30%。民众多不看好基层政府按中央要求公开信息。对于信息公开不力的官员,83%的民众认为“需要”追究个人责任,认为“不需要”的人仅4%。体制内就职者及高学历者对此更为认同,认为“需要”的人分别多达88%及86%。[12]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出头了责任追究制度,如《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考核发现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视情节责令责任部门书面检查或由监察机关通报批评,严重情况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2016年,北京市公开政府信息1012091条,名列全国榜首。在2016年前8个月,北京的政务舆情回应指数排名为全国第一,总分高达99.22。北京政务新媒体矩阵获得了2016年全国政务公开舆情回应先进单位。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可靠保障。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强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三)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是约束,是规范,更是保障。只有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使行为得到合理化的应用。而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则是良好制度的基础。2008年正式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初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完善法律体系想必,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技术粗糙,立法层次低”[13]尤其是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做很好的界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畏手畏脚,难以把握尺度。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是各级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制定的范本,各地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地区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指导本地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

  (四)加强合作,加速地方政府信息数据平台集约化建设

  信息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的机制,剔除出于地方保护的机制壁垒,建立协调统一的信息交流、信息发布平台,并保证数据可读,进而能够更好为公众使用数据服务。当前,地方政府信息平台的建设缺少由于缺少统一规划,专业管理,造成混乱状况。2016年,全国累计关停上移无力维护的政府网站20120个,政府网站总数从年初的66453个减少到了第4季度的46333个,减幅达30%。其中,县级以下基层政府网站减幅达43%。[14]在政府信息平台的集约化建设这过程中,政府科研和及时力量不足,可将信息高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进行整合和合理利用,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杜绝设置非制度性技术障碍,消除公众与政府交流的信息鸿沟。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听取社会诉求,不断改进政府信息公开职能。一是通过分析网民的访问数据,从而看出民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二是设置留言功能,通过核实网民的留言,从而准确把握民众需要所在;三是及时回应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将各类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真正建设成政府、公众进行社会治理的合议厅,让信息公开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其关系见表3。

  (五)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既需要对了解政策、又需要了解人民需求,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部和信息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切实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政府信息公开系列专题培训班,开设相关课程,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系列培训内容要着力推进五个公开,即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做到四个提升,即理念提升、意识提升、技术提升、素质提升;力求三个准确,即政策把握准确、群众心理把握准确、信息发布准确;注意两个及时,即信息发布及时、舆情回应及时;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透明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执行层面加强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管理过程加强培训提升,监督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切实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于人民生产和生活,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作者简介:张翠萍(1976-),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2015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

  [②] 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国际排名稳步提升-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31/c_1119311231.htm

  [③] 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对策-报刊精选-求是网 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5-06/01/c_1115474405.htm.

  [④] 政府信息公开_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6202192-6415457.html

  [⑤][理论]第三只眼睛看热点 俞可平: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应超越局部利益_网易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14/0224/00/9LQEVEIH00014AED.html#from=relevant#xwwzy_35_bottomnewskwd.

  [⑥][美]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4页.

  [⑦]全国政府网站第四季度抽查合格率91%_媒体视角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wzpc/2015/2017-02/07/content_5166266.htm

  [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

  [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

  [⑩] 全国政府网站第四季度抽查合格率91%_媒体视角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wzpc/2015/2017-02/07/content_5166266.htm

  [11] 杨伟东.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56.

  [12]民调: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 盼对执行不力官员追责_中国江苏网 http://news2.jschina.com.cn/system/2013/08/20/018313076.shtml

  [13] 张毅菁.大数据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修改的启示[J].基础理论与管理,2013,(6):51.

  [14] 全国政府网站第四季度抽查合格率91%_媒体视角_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wzpc/2015/2017-02/07/content_5166266.htm.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