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文科综合 > 人文社科 >

好多谬误的博士生导师论文发表、博士论文发表

来源:未知 2020-03-23 17:46

摘要:

  分析了12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生导师论文、硕士生导师论文、国家级科研成果等中的好多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

  好多谬误的博士生导师论文、博士论文、国家级科研成果等浅析

  常州大学 庄永炘

  摘要  分析了12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生导师论文、硕士生导师论文、国家级科研成果等中的好多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论文 硕士生导师论文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国家级科研成果 常识谬误 学术谬误

  我发现,现今有大量的有关《材料力学》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生导师论文、硕士生导师论文、国家级科研成果等等中,有大量的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而且,还都是好多学生教材上都有的常识谬误问题;而上下那么多的国家级、名牌大学等等的审稿专家、学术评审专家们,还都没有给科学鉴定出来,乃至至今全都没有要“对教学、学生与学术负责”的,全都没有纠正只字的错的至今。

  篇幅关系,在此仅列举其中12个较典型的实例,供同行的教授、同学、专家们都来科学鉴定和讨论。

  一、全国最顶尖的国家级教学专家、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等的学术论文

  《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 中的大量的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

  该论文 [1] 作者清华大学的徐秉业博士生导师,是前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正主任,所以是全国最顶尖的国家级大学力学教学专家。

  其实,该论文 [1] 和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唐达培博士生导师论文《用初参数方程求解连续梁问题》[2] 是错得差不多的,也一样有40多个常识错误问题。

  本来,他们都是研究的同一个初参数法方程,而连续梁就是超静定梁。

  对此,西华大学党政及其《学报》编辑部,在我反映了《用初参数方程求解连续梁问题》[2] 论文中有43个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后,非常严肃负责,仅仅化了半个月时间,就立即组织同行专家、《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课的老师们进行集体的学术鉴定和讨论后,随即作出了从该大学《学报》和网上撤去这篇学术论文的处理决定。事实上,现在从网上搜索该论文已经是空的了。

  而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力学与实践》,在我一再反映其《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论文中有46个常识和学术谬误问题后,从正式发表该论文的1998年起整整18年的没有要“对教学、学生与学术负责”的纠正只字的错的至今。

  篇幅关系,现以《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 为例,仅举其中几个较典型的实例,供大家鉴别。

  (1)首先,这篇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论文所创造的《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 的科研成果,竟是“中技学生”的“中学生”的教材上早就有了的常识的,荒谬不经:

  例如请看,这是我国中技学生使用的教材,1953年(中文版)司尼脱考《材料力学习题集》[3] 第117页上的327题,就是早就教中技学生们如何使用这个“挠曲线初参数方程”来求解“超静定梁”的例题。

  (2)更不要说,这本身还是一个“错误的科研成果”:

  这也是好多学生教材上都有的常识,即对于这个没有涉及计算机分析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 [1] ,因为未知量太多,只适宜用来求解“只含有1个”多余未知反力的较简单的超静定梁问题;而该论文 [1] 却是要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含有更多个”多余未知反力的较复杂的超静定梁问题,就是不适宜的,谬误的,这时都是让采用三弯矩方程法等其他方法的。

  这个正确知识的教材证据多得很,例如,大连工学院材料力学教研室编《材料力学》[4] 第115页。

  (3)更还有,这篇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论文所创造的《“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 的科研成果,本就是他自己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教材上早就有的常识,本就无需他再来创造这个科研成果的荒谬不经:

  请看,1984年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组编《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5] 第191页的证据:原求解“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同样适用是《“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所以哪里还需要他们再来创造这个科研成果的荒谬不经:

  图1

  (4)更还有,这篇《“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1] 的博士生导师论文的标题,就是错误的:

  这可以查证所有的《材料力学》教材的,全都没有什么《“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和《“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的这种错误的名称的。其正确的名称就是“挠曲线初参数方程”。

  (5)更不要说,这篇清华大学的1998年的博士生导师论文 [1] 还没有研究到计算机分析的先进知识呢;而1988年的“中专学校”的老师早就创造出来了“计算机分析的‘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的更先进得多得多的学术成果了;所以哪里还需要他们再来创造这个既落后且谬误的科研成果的荒谬不经:

  即请看,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周福田老师的《多跨连续梁的初参数解法》[6] 的学术论文。

  (6)还有大量的常识错误问题,篇幅关系略。

  二、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FHB060362-SHD-2-200)科研成果:

  《理论力学中剪力、弯矩、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7] 中的好些荒谬常识错误问题

  (1)首先,“标题”就是连“技工学校”的“工人”该懂的常识都不懂的,“自相矛盾”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1】这是将明明是《材料力学》教材所研究的“剪力、弯矩”,说成是《理论力学》研究的内容的荒谬不经:

  这根本无需多说,这是可以查证全世界的所有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材的铁的事实。

  【2】别说顶尖的清华大学的范钦珊教授主编的所有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材的证据。

  就是“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工程力学》[8] 教材中也是如此的。

  【3】更请看,就是韩瑞功教授自己主编的2009年版《工程力学》[9] 教材上,其《理论力学》的篇章中也找不到“剪力、弯矩”这二个字,也是将该“剪力、弯矩”的教学内容放在第二篇《材料力学》中的:

  (2)本来,本就是研究“力的外效应”的《理论力学》,怎么可能会去研究“力的内效应”的《材料力学》中的“内力”的“剪力、弯矩”的呢?

  (3)更不要说,好多《材料力学》教材上的“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比这个“国家级的科研成果”[7] 所研究的“学术成果”的内容,都要详细、高深得多:

  例如,1979年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10] §4-4“弯矩、剪力与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章节,等等。而1997年朱成九教授的学术论文《剪力弯矩载荷之间微分关系的一般公式》[11] 更是早就引入了奇异函数对这个微分关系的深入研究。

  (4)还有,该国家级科研成果 [7] 中说:“只要构件(梁)受到外在作用力(载荷)时,其内部就会产生剪力”,这也是常识错误的:

  因为只要请问,梁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纯弯曲时,其内部就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

  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成果,全国最顶尖的国家级教学专家、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论文等,

  二篇“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的学术论文的常识谬误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32040)的科研成果《求解超静定梁的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12] 和《基于计算机求解弯曲变形问题的一种新的解析法(一):复杂载荷作用下的静定梁问题》[13] 学术论文,都是他们创造的“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的学术成果。

  (1)首先,这个“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12] ,就是好多《材料力学》的学生教材上都有的“四次积分法”的常识的改名换姓:

  即如该论文 [12] 的《摘要》中所说的:这个“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是采用以载荷集度方程表达的4阶导数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来分段独立积分4次,得到挠度的通解;再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积分常数,来得到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的解析解。

  例如请看,“大专学生教材”余永遐等编《材料力学教程》[14] 的例8-8题,就是采用这种所谓的“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的“四次积分法”,来求解“超静定梁”问题的例题。

  (2)至于这个国家级科研成果 [12] 还创造了这个“四次积分法”的计算机分析的先进方法吗?不是,这也

  是“学生教材”上早就有了的常识:

  例如请看,1984年中文版〖日〗玉手统等《计算机时代的材料力学》[15] §3.6梁的超静定问题。

  (3)至于创造了采用 Matlab 求解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先进方法,也是早就有了的常识:

  例如,1999年《福建建筑》的《Matlab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16] 论文,等等。

  (4)更有,这二篇学术论文 [12] 和 [13] 的标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是他们不懂得:这个“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和所有的求解梁弯曲变形的方法一样,如二次积分法、四次积分法、奇异函数法、能量法等等,都是既能用来求解“静定”问题,也能用来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常识。由此造成,这里本就是同一个科研课题的问题,竟来分成分别求解“静定梁”和“超静定梁”问题的二篇学术论文 [12] 和 [13] 的荒谬错误。

  这个正确知识的证据,好多学生教材上都有,例如,周之桢《材料力学》[17] 第70页。

  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32040)科研成果《求解变截面梁变形的快速解析法》[18]

  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1)首先,创造这个国家级科研成果 [18] 的理论依据的“载荷集度、剪力、弯矩、转角、挠度间微分关系”,就是错误的;由此创造出来的当然是一个“错误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图3

  因为,这是中学生的《数学》教材上都有的常识:在该图3中,因为变截面梁的I(x)是变量,所以其中的微分关系

  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2)在此,该国家级科研成果 [18] 错误的将

  当作常量来处理,来进行公式推导,来创造新的公式,这是他们没有学透好多学生教材的常识谬误问题:

  因为这个微分关系对于变截面梁问题肯定是不成立的,仅仅是在使用“二次积分法”来求解变化逐渐而缓慢的变截面梁问题时,其计算精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而已。但是,据此本就不成立的微分关系来推导理论公式,则肯定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3)还有,如图3所示,在其公式推导过程中,其中的微分关系 、事实上还都含有,都是和并不成立的微分关系有关的,也还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所以,以这样的三个不成立的微分关系为依据,来推导得到的公式及国家级科研成果,当然是错误的。

  (4)更不要说,早就有了传递矩阵法,这个本就是基于这些结构控制微分方程的,又远远优于这个所谓的“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的“四次积分法”的,更先进得多的多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哪里还需要再来创造这个“四次积分法”的落后知识呢?

  五、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论文《平面弯曲变形中确定横截面弯矩的计算》[19] 的荒谬常识错误问题

  (1)首先,该博士论文 [19] 是拿“自己没有学好”的“错误知识”,来当作是“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论文”[19] 的“最新的高新科学成果”的荒谬常识错误:

  该博士论文 [19] 所最新发现的科研成果说:所有的《材料力学》教材上的这个弯矩计算的理论,都没有说明:该弯矩计算理论只有“当杆件的轴线与所受的外力共处一个平面上”时才行,所以,这个弯矩计算理论是不严密的。请看证据:

  可是,事实上是所有的《材料力学》教材全都有明确了这个常识的,即:

  【1】《材料力学》教材上的“弯曲内力”的教学内容,都是首先明确了是建立在“平面弯曲”的基础上的。

  【2】而平面弯曲的前提就是:所有的外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纵向对称平面”内。

  而这个正确知识的证据,好多学生教材上都有的,例如请看,1984年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组编《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5] 第125页:

  (2)而该博士论文 [19] 中说:“对于平面弯曲而言,弯矩的作用平面是杆件的对称平面”的说法,倒是真正的不科学的:

  【1】因为事实上,对于“没有对称截面”的实体梁也有平面弯曲的情况,这时的弯矩就不可能作用在“对称平面”内了吧。该证据如图5。

  【2】而其中所说的“对称截面”,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杆件的“纵向对称平面”。

  六、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论文《求解连续梁支反力的一种方法》[20] 的好些荒谬常识错误问题

  http://c.360webcache.com/c?m=1775a24fe53dfa3559a32d00299f9d40&q=求解连续梁支反力的一种方法&u=http

  %3A%2F%2Fwww.chemyq.com%2Fexpert%2Fep116%2F1152985_D66CC.htm

  这篇博士论文《求解连续梁支反力的一种方法》[20] 是采用“广义阶梯函数”来求解“连续梁”问题。

  (1)首先,这篇2000年的博士论文 [20] 的学术成果,竟是1981年的林新三等《应用广义阶梯函数解变刚度超静定梁的弯曲问题》[21] 论文早就有了的常识,而且其水平还比他们低,人家已研究变刚度问题了。

  (2)更不要说,1983年的工厂技术员赵德祥先生的《超静定梁的奇异函数解法及其通用计算程序分析》[22] 的学术论文,早就创造出来了更先进得多得多的计算机分析的奇异函数法来求解连续梁问题的先进知识了。

  (3)更不要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早就有了更适合于求解“连续梁”问题的“传递矩阵法”先进知识了,

  这个正确知识的证据,好多学生教材上都有。

  —— 所以,哪里还需要他们在2000年还来“创造”这篇采用“广义阶梯函数”来求解“连续梁”问题的“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论文”[20] 的荒唐不经?

  七、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博士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奇异函数方法》[23] 的常识谬误问题

  (1)无需多说,早就有了本就是基于“奇异函数法”(也称“初参数法”)的,又远远优于该“奇异函数法”的计算机分析的“传递矩阵法”先进知识,哪里还需要再来创造这个“奇异函数法”落后知识的博士论文?

  例如请看,1995年1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上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矩阵传递法》[24] ,等等。

  (2)而采用 Matlab 先进知识,也是早就有了的常识。例如,1999年2期《福建建筑》上陈以新的《Matlab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16] ,等等。

  八、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吉林大学的2014年的二篇硕士论文:

  《常微分方程法在静定结构求解中的应用》[25]和《常微分方程法在超静定结构中的应用》[26]常识谬误问题

  (1)无需多说,早就有了本就是基于这个“结构控制微分方程”的,又远远优于这个“常微分方程法”的计算机分析的“传递矩阵法”先进知识,哪里还需要再来创造这个“常微分方程法”的落后知识?

  (2)这二篇硕士论文 [25]、[26] 更不懂得,这个“常微分方程法”本就是既能够用来求解“静定”问题,也能够用来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常识,竟将本就是同一个“常微分方程法”的科研课题,来分成分别求解“静定结构”[25] 和“超静定结构”[26] 的二个“硕士学位课题”的荒谬常识错误。

  (3)而采用Maple 来求解常微分方程,也是早就有了的常识。例如,2002年马开平先生等的《Maple高级应用和经典实例》[27] 中的实例16桥梁变形,等等。

  (4)更不要说,就是2000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奇异函数方法》[23] ,也早已是求解的“含有奇异函数”的“广义微分方程”了,比这二篇2014年的硕士论文 [25]、[26] 都先进得多。

  (5)还有好些常识谬误问题,略。

  九、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大跨度桥梁的弯曲、振动与稳定研究》[28] 中的知识谬误和落后问题

  这篇2013年的硕士论文 [28] 中采用上述“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来进行桥梁结构分析,其常识谬误和落后问题和其差不多。

  多的不说了,早就有了本就是基于这个“结构控制微分方程”的,又远远优于这个“分段独立一体化积

  分法”的“四次积分法”的计算机分析的“传递矩阵法”先进知识,哪里还需要再来创造这个“分段独立一

  体化积分法”的落后知识?这是科学的倒退。

  例如请看,1993年的王福敏教授学术论文《曲梁传递矩阵法及其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29] ,等等。

  十、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30]知识落后问题

  这篇2013年南京大学的硕士论文 [30] 是采用“初参数法”,来进行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可是众所周知,早就有了的“传递矩阵法”,这个本就是基于“初参数法”的,又远远优于这个“初参数法”的计算机分析的先进知识。所以哪里还需要再来创造这个“初参数法”的落后知识?

  例如请看,早在1997年于立教授的《采用分层地基系数的多支撑支护结构分析》[31] 学术论文,就已经是采用“传递矩阵法”来进行上海沪东金融大厦的基坑转护设计工作的。这明显是科学的倒退。

  十一、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河海大学的二篇有关“差分法”博士论文的知识落后问题

  河海大学1988年博士论文《多格式差分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2] 和1992年博士论文《变分差分法及其在拱坝分析中的应用》[33] ,在早就有了计算机分析的有限元法、传递矩阵法等先进知识的情况下,这是明显的知识落后,作为博士论文更显得不伦。

  例如,1983年清华大学杨若琼等的学术论文《拱坝稳定的有限元分析》[34] ,1985年M.哈门等的《拉泊伦拱坝的三维有限元分析》[35] ,1989年左世臣的《沉箱式海洋平台的结构动力特性计算》[36] ,等等。

  十二、还有大量的谬误、落后的博士生导师论文、硕士生导师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种种国家级的科研成果等等的事实与证据,略。

  参考文献

  [1]《超静定梁的挠曲线初参数方程》,李自林(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现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秉业(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前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正主任),1998年2期《力学与实践》,第26–27页。

  [2]《用初参数方程求解连续梁问题》,唐达培,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1期《西华大学学报》。第39 – 41页。

  [3] 我国教育部规定是中技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文版)司尼脱考《材料力学习题集》,于光瑜等译,1953年8月商务印书馆。第117页。

  [4] 大连工学院材料力学教研室编《材料力学》,1960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5页。

  [5] 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组《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1984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91、125页。

  [6]《多跨连续梁的初参数解法》,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周福田,1988年4期《港工技术》。第33 – 41页。

  [7] 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FHB060362-SHD-2-200)科研成果:《理论力学中剪力、弯矩、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2010年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韩瑞功著。第374-377页。

  [8] 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工程力学》,1989年10 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9] 韩瑞功主编《工程力学》,2009年7月同济大学出版社。

  [10]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第2版上,1979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剪力弯矩载荷之间微分关系的一般公式》,朱成九,1997年3期《力学与实践》。第56 – 57页。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32040)科研成果:《求解超静定梁的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吴艳艳,李银山,魏剑伟,李彤,2013年S1期《工程力学》。第11页 – 第14页。

  [13]《基于计算机求解弯曲变形问题的一种新的解析法(一):复杂载荷作用下的静定梁问题》,李银山,徐秉业,李树杰,2013年2期《力学与实践》。第83页 – 第85页。

  [14] 余永遐等编《材料力学教程》,1987年7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5]《计算机时代的材料力学》,中文版,玉手统等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4年。

  [16]《Matlab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陈以新,1999年2期《福建建筑》。第44 – 47页。

  [17] 周之桢《材料力学》第2册,1988年1 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第70页。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32040)的国家级科研成果:《求解变截面梁变形的快速解析法》,正式发表在2015年S1期《工程力学》,李银山,宫云龙,李彤,李欣业着。

  [19]“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00年博士论文《平面弯曲变形中确定横截面弯矩的计算》,吴明亮,现湖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2002年4期《农机化研究》。第84-85页。

  [20]“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00年度博士论文:《求解连续梁支反力的一种方法》,李吉、李君教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科技大学。

  [21]《应用广义阶梯函数解变刚度超静定梁的弯曲问题》,林新三等(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1年3期《应用数学和力学》。

  [22]《超静定梁的奇异函数解法及其通用计算程序分析》,赵德祥(邯郸电力修造厂),1983年2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第59 – 73页。

  [23] 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的2000年博士论文:《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奇异函数方法》,徐彬,博士生导师:梁启智。

  [24]《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矩阵传递法》,张伟林,1995年1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5] 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吉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常微分方程法在静定结构求解中的应用》,鲁志强,硕士生导师:王磊,郑一峰。

  [26] 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的吉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常微分方程法在超静定结构中的应用》,赵庆云,硕士生导师:王磊,郑传峰。

  [27]《Maple高级应用和经典实例》,马开平等,2002年1月国防工业出版社。

  [28] 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大跨度桥梁的弯曲、振动与稳定研究》,潘文波,硕士生导师:李银山。

  [29]《曲梁传递矩阵法及其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王福敏,1993年4期《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30] 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大学的2013年硕士论文:《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吴洋,硕士生导师:王宝军。

  [31]《采用分层地基系数的多支撑支护结构分析》,于立,1997年4期《上海冶金设计》。第22 – 25页。

  [32] 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1988年博士论文:《多格式差分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刘晓民,博士生导师:徐芝纶。

  [33] 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1992年博士论文:《变分差分法及其在拱坝分析中的应用》,邓思华,博士生导师:徐芝纶。

  [34]《拱坝稳定的有限元分析》,杨若琼等,清华大学,1983年2期《西北水电》。

  [35]《拉泊伦拱坝的三维有限元分析》,M.哈门等,1985年1期《华水科技情报》。

  [36]《沉箱式海洋平台的结构动力特性计算》,左世臣,1989年4期《中国海洋平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