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文科综合 > 法律论文 >

法律论文:未成年人涉网法律问题探讨

来源:未知 2020-07-10 12:26

摘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十分快速的速度进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它对未成年人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

  法律论文未成年人涉网法律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十分快速的速度进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它对未成年人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一信息化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由原来的传统型犯罪走向高智商、高科技的犯罪。其造成的社会后果将更加严重,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对未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危害也无法预料。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世界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各种制度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未成年人 涉网 犯罪

  一、引言

  网络权益的被侵害导致未成年人色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必须得到全面的保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社会一直处于进步状态,因此隐私权成为保护法律权益中的核心部分。然而反观我国,有关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还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因此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也得不到具体保障。因此,分析探讨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其实行的必然基础,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希望能通过笔者探讨的问题引发全民的关注。

  二、民事方面的未成年人权益问题

  (一)未成年人涉网相关权益概述

  在网络环境中,未成年人同其他成年公民一样,享有姓名权和肖像权个人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对自己所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未成年人有权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适宜的、健康的环境。

  (二)网络技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犯

  1.网络病毒入侵,侵犯未成年人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利用病毒或木马侵入网络系统实施犯罪行为的案件屡有发生,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危害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此外,利用木马病毒盗取居民银行账户等案件呈现新动向,形势更加严峻。

  2.网络诈骗手段多,侵犯未成年人的经济权益

  随着网络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诈骗活动更加猖撅,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未成年人要认真辨别仿冒网站,避免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网络淫秽、暴力信息传播,侵犯未成年人的道德体系

  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严重冲击了人们的伦理道德体系。对于涉世未深、模仿力极强,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未成年 网民,其影响和侵蚀作用非常明显。

  三、刑事方面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

  (一)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概述

  这些年来, 计算机论文网络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其导致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阻碍了社会治安工作的持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摇篮,其犯罪频率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在社会上表现的日益显著。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布了一组数据:将他们目前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里,网络不良信息导致了79.2%以上的未成年人出现犯罪情况。而根据最新的权威机构表示,将对1600 余名未成年犯作为调查对象可知,其中的大多数未成年人都由于接触网络浏览黄色网站导致最后的犯罪行为的产生。在未成年犯中,“经常进网吧”,“沉迷网络”,“聊天、游戏、浏览黄色网页”等等是未成年犯罪人经常做的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聚集地尤其以网吧最为出名,未成年同伙认识结识大多来源于网吧。通过一线办案情况反馈数据可知,从2010 年开始,象山县公安局抓捕网络犯罪案件15件,而抢劫盗窃等等违法行为占比很高,和传统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相比,网络犯罪案件越加频繁,这大幅度的上升很值得每一个人注意和思考。

  (二)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特征

  1.低龄化

  犯罪主体的年龄普遍呈现出低龄化特征,根据相关统计可知,犯罪主体年龄主要在14 至 40 岁,其平均年龄在 25 岁以下,16、17 岁的未成年人是犯罪的最大主体,除此之外,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未成年人也是犯罪的主力军,因此,低龄化的犯罪主体是网络犯罪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2.智能化

  许多未成年犯,智力水平都相对成熟,其计算机专业技术运用娴熟,因此很容易找到计算机和网络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不足,所以其可以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缜密的安排,促进自己网络攻击作案目标的快速实现。使得网络攻击的预期目标和最终目标达成一致。据相关资料显示,13岁的中学生非法进入了内蒙古电信局的 169 多个媒体信息港,

  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实行破译口令导致管理员的工作账户控制权为己所用,因此最终后果严重。许多网民单位经常受智能犯罪主体的网络病毒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跨国化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领域,没有国界划分,所以未成年人即使通过越国越省频繁作案,也贵导致最终的取证困难,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简单明了,互联网的出现使其只要通过网点连接,就可以进行自己的下步犯罪工作。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经济成本低,实行简单,所以地域限制对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导致网络犯罪国际化特征趋势日益显著。

  4.广泛化

  犯罪对象广泛。网络化的兴起是国家大事小事都陷入无孔不入的局面,网站平台信息安全也得不到基本的保护,大中城市未成年犯罪行为比较显著,但是其发展趋势也在向小城市以及农村进一步发展,因此,其地区和主体具有广泛化特征。

  5.规模化

  规模化有两方面的主要体现。首先,犯罪破坏性极强,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金融领域,犯罪主体都能随意入侵,且很少留下犯罪痕迹。因此,无论是国家信息网络系统安

  全还是国计民生,其保障都得不到合理的维护。其次,犯罪团伙化。结盟犯罪是典型特征,通过分工合作,能够使得犯罪行为更加简单明了,增强犯罪成功率。

  四、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影响

  (一)引发未成年人人际交往障碍和挫折感

  现实社会里的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发展十分有益。。未成年人人际冷漠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网络造成的,网络又进一步导致了未成年人现实中交往能力的降低。未成年长时间与网络打交道,漠视并消极对社会变化作出反应,为此引起孤僻、紧张,不合群、责任感缺失和欺诈等心理问题虽然网络平台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丰富了人们的交际手段,但个体在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频繁接触的同时,他们在现实中的交往就变得越来越少。

  (二)导致未成年人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减弱

  由于网络没有伦理约束,很多人可以隐瞒身份,毫无顾忌地在扮演各种角色,而且所做得事情,所说的话语,基本上不必要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还未成熟,特别是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在网络的世界里很容易沉迷并造成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为:对网络存在依赖感,不断加长自己上网的时间,他们能从上网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而没有上网的时候他们会感觉不舒服不愉快,在生活中很少参加集体性活动,很少与他人进行交往。由于网络世界新奇有趣,网络游戏热血刺激,所以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深深陷入网络世界无法自拔[5]。网络成瘾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有部分未成年人经常熬夜上网,这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由于网络平台上有大量信息,而且有些信息在现实中是获得不了的,这使未成年人在获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拒绝现实生活的信息,不愿意和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交流。因为不能和别人正常的进行交流,有些未成年人会产生孤独、情感缺乏等现象,这更加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促使未成年人心理正常成长受阻

  由于现实与网络之间存在反差,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人们激烈的竞争给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为了躲避现实,将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的建立产生了一种新式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在这种生存方式下,人们不需要用真正的面貌出现,也不必和别人面对面,他们可以直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所以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常表现出与现实中人格相区别的虚拟人格,有些人在网络世界发泄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各种压力;有些人利用网络逃避现实,导致产生虚拟人格,产生幻想,甚至最终产生人格分裂的症状。

  五、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趋势

  (一)侵财型案件高发

  网购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犯罪的嫌疑人将计算机作为夺钱的主要法宝。就目前来说,计算机盗窃、互联网诈骗等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除此之外,网上敲诈勒索,非法传销等相继发生。虽然此类案件形成的最终损失降低,然而随着犯罪主体的增长,必须得到全方位的重视。

  (二)危害网络安全案件陡增

  黑客或病毒在非法入侵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未成年人电脑高手为了破坏计算机程序,利用非法手段进行传播,最终导致计算机信息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很难使其得到最终的保障。因此,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案件一直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状态。从2011 年开始,此类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有 700 余起,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多方位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盗窃行动。

  (三)暴力侵权型案件占绝大多数

  90 后的未成年人突出特点就是年少轻狂,因此聚众闹事是常见之事,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拉帮结派,聚众斗殴,哥们儿义气等充斥着他们的大脑和思想。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等行为,使得暴力行为频发,使公民人身权利得不到具体的保障。从2001 年开始,浙江警方查处暴力案件186 起,违法案件共有 175 起,和2000年相比增幅速度快。除此之外,网络诈骗罪杀人等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必须加以重视。

  (四)色情、侵犯隐私案件凸显

  网络上信息繁多,参差不齐。使得未成年人在树立自身三观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旦人生价值取向和常规不符,其就会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在网络上提供、散布卖淫信息,将有害信息加以传播,使得网络不良信息增多,最终为受众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校学生也成了网络犯罪行为的主体。

  六、未成年人涉网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夯实立法保障体系

  1、继续完善未成年人各项基本权利的保障

  首先,规范家庭监护。要对正确、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一般范围与标准进行明确,并建立父母责任制度,对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规范与制裁,包括剥夺监护权。

  其次建立社会网络文明环境,从大环境上保证未成年人在网络社会中享受应有的基本权利。社会应该倡导网络文明,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和网络诚信的建设,创造健康、和谐、积极的网络环境,推动信息时代向着和谐、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加大宣传的力度,开展健康积极的网络活动,开发绿色上网产品,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开展网络道德的教育,就要深入的对他们进行荣辱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道德的判断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分辨某些现象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使道德自律成为习惯。而这些教育,是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

  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或实践课程纳入道德教育的系统之中,让网络道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这个使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形成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来指导他们的网络行为,保证未成年人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代未成年人做出的各种网络行为,社会不应该太过担忧甚至对他们的这些行为采取压制,而应该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宽容他们。社会应该建造出积极向上的气氛和环境,让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得到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未成年人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成年人网站应该成为培养“四有”新人的平台,要重视研究未成年人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把握他们的思维状态,换位思考,通过代入未成年人的思想来有机的地调整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增进与未成年人的了解和互动

  2、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立法

  由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犯罪与以往的普通犯罪不同,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恰好处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会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喜欢模仿,缺乏理智,自控能力较弱,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和不良现象的影响,再加上沉迷网络暴力和色情,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健全网络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建立并且完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条文十分重要。

  3、完善罪名设计和关联立法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教育场所,应当充分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对于一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应当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重视,面对愈来愈发达的网络科技,学校应当及时的更新认知水平和教育水平,面对学生们越来越丰富的个人需求,学校应当充分予以重视,在进行定期的普及性教育的同事,应当给予一部分学生更多的教育和关怀,以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回归正途。

  (二)完善惩治机制建设

  1、对黑网吧加强管理

  在现实中,我们要进一步对网吧的管理和监督进行加强。网吧的诞生和发展,满足了未成年人对上网的需要,但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通宵经营、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吧经营场地不规范、网吧安全等级低等问题都逐渐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制定出更加完善、完整有效的法律规范非常重要。

  目前,法律已经明令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并上网。但是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有上网的需求,这时就要依靠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少年宫和社区成立的未成年人中心等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的机会。

  2、对网站加强整治

  我国社会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理,对于网络环境中出现的虚假、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和处理,网络环境是给人带来更好的信息交流、学习、活动的场所,而不是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谋取不当利益,散播不良信息的场所。而未成年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作为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其缺乏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成为导致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重要因素,净化网络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重要前提。

  3、刑事制度的建设

  网络犯罪由于其特殊性质,一些违法活动造成的后果无法进行定量和定型的统计和界定,加之未成年人的特殊社会地位,因此一部分不良分子引诱未成年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就迫切的需要建立起网络违法刑事制度,以严格的刑事处罚措施来限制网络违法犯罪的出现。

  (三)网络安全建设的加强

  1、网警队伍建设

  建立并完善网络监控系统,使人们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法律的网络行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强对网络场所的管理,尤其是对存在商业性服务的网络场所要加强管理。比如现在的网络警察,他们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上的犯罪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跟踪,以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网络世界的执法者,网络警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社会和人民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警察队伍来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干净和健康。由于网络环境相较于现实环境更为复杂,犯罪活动更为隐蔽,个人身份信息更难以识别,作为网络警察应当具备更专业的搜寻、防范、控制和跟踪网络罪犯的能力。

  2、加强研发网络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在加密路由器技术、安全内核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身份证认证制度、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网络反病毒技术等重点项目要加强研发和改进,不断提升计算机网路系统的安全度和信息可靠性,努力建设一个高效、安全、通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严厉打击网络非法产业

  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理,让它逐步变的有规范、有制度、有法制十分重要。社会应当处理好发展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网络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运行机制。法律、经济、技术手段要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企业等和人民群众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治理机制,依法惩处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动网络内容的健康发展。

  七、结论

  作为新一代的未成年人,我国社会缺乏对于当前时代环境的准确认识,因此不仅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和学校也缺乏对于未成年在当代社会的教育经验,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政府和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到立法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相关立法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当前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以及时革新的态度面对当前的社会的需要,用严格的法律手段来限制和约束我国网络犯罪的行为,同时要及早的对未成年人进行宣传教育,让我国的未成年人充分了解到网络违法的沉重代价,学会甄别网络环境中的骗局和信息的真伪。那么我们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一代将比以往任何一代,更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