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未知 2020-07-20 11:09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初产妇10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
护理论文: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初产妇10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3 例初产妇分组依据为护理模式的不同;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常规护理;通过对比婴儿护理技能以及产妇心理抑郁程度以突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干预价值。结果:在婴儿护理技能以及产妇心理抑郁评分两方面,同对照组初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初产妇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临床选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方法进行干预,针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初产妇可以做到有效掌握,可以将初产妇表现出的抑郁情绪显著缓解,显著提高初产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初产妇;临床效果
对于初产妇,因为表现出较长的妊娠期,并且在分娩过程中初产妇会表现出一定的应激心理,产妇内心往往表现出抑郁心态【1】。为了探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初产妇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方法对观察组51例初产妇进行干预后,在提高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技能以及改善初产妇抑郁状态方面获得显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初产妇10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3 例初产妇分组依据为护理模式的不同;观察组(5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4岁-39岁,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0.45±2.89)岁;产妇的孕周为36周-38周,产妇的平均孕周为(37.59±0.35)周;临床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35例,选择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6例;对照组(5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41岁,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0.56±2.92)岁;产妇的孕周为36周-39周,产妇的平均孕周为(37.62±0.39)周;临床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38例,选择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5例;观察两组初产妇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初产妇,临床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了解,针对其以及新生儿展开常规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初产妇,临床选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方法进行干预。针对产妇,护理人员积极展开相关的育婴知识宣教,于床旁有效完成切口护理工作以及乳房保健等系列工作。①产妇在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针对胎动自测知识、产妇分娩过程以及相关的饮食卫生知识进行认真讲解。产妇在完成分娩后,对于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认真讲解【2】。②在婴儿床旁完成新生儿沐浴,观察新生儿在出生后的首日,护理人员针对产妇认真讲解婴儿沐浴的相关注意事项。③在准备对婴儿实施沐浴之前以及婴儿准备睡眠之前,对婴儿实施床旁抚触,针对产妇认真完成相关抚触事项的讲解,需要在新生儿保持清醒并且保持平静的情形下有效实施抚触【3】。④针对产妇以及产妇家属认真讲解相关的脐部护理方法以及实施脐部护理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1.3 评价标准
选择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初产妇的心理抑郁状态实施评分,最终分数如果超过40分,表示产妇表现出抑郁心理。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初产妇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展开分析统计,婴儿护理技能以及SDS评分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婴儿护理技能以及产妇心理抑郁评分两方面,同对照组初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初产妇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初产妇婴儿护理技能以及产妇心理抑郁评分临床对比 ()
组别 |
n |
婴儿护理技能 |
SDS评分 |
对照组 |
51 |
9.35±0.66 |
47.89±3.89 |
观察组 |
53 |
15.43±0.79* |
22.36±3.42* |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对于初产妇而言,因为其首次面对分娩,针对分娩知识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内心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的状态,此外在实施分娩过程中,因为会表现出系列的应激反应,因为系列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产妇表现出抑郁现象【4】。诸多产妇在完成分娩后,产妇的家属会给予全面的照料,而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主要通过产妇的家属以及护理人员有效完成,从而导致产妇同婴儿之间的接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导致产妇无法有效掌握对婴儿实施护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确保产妇对于诸多护理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有一详细了解,针对婴儿出生后的健康成长发育可以做出有效保证,针对产妇产后恢复发挥显著的促进效果。针对产妇,护理人员在讲解相关育婴知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需要将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将产妇同婴儿的接触时间有效增加,针对母子感情的融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对于产妇的角色转换可以加以有效适应,能够将产妇的心理抑郁症状加以有效改善【5-6】。
本次研究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初产妇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初产妇进行比较发现,在婴儿护理技能以及产妇心理抑评分两方面,观察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有效证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初产妇有效选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将产妇的婴儿护理技能显著提高,将表现出的心理抑郁状态进行有效缓解,针对产妇分娩后身心健康恢复以及婴儿的安全性可以做出有效保障,最终显著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祺荣.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7(2):110-111.
[2] 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3] 陈建芳,林锦妹,李凤珊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9(3):311-312.
[4]孙海燕.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41-42.
[5]高金兰,尤丽.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2013,33(1):61-63.
[6]何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