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急诊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纠纷的影响
来源:未知 2020-10-31 18:10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第一场所,要全天候接受各种来源的重症病人,是医院内急病、重病患者最集中、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1]]。由于急诊科面对的多为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
护理论文:急诊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纠纷的影响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第一场所,要全天候接受各种来源的重症病人,是医院内急病、重病患者最集中、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1]]。由于急诊科面对的多为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病人,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容易引发各种突发状况,故加强急诊科管理是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2]]。常规的护理干预涉及范围较小,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要求,时常引发医疗纠纷。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护理管理中,通过PDCA可以把医院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度[[3]]。基于此,本文就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护理的284例患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护理人员分组护理管理,进一步分析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护理管理的28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男78例,女64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3.92±4.02)岁;急诊外伤51例, 急腹症45例,心脑血管疾病46例。研究组,男74例,女6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04±8.51)岁;急诊外伤48例, 急腹症46例,心脑血管疾病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为急诊科收治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本科护理工作流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预检分诊、急救急护、健康指导等。研究组患者施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计划(P)
在急诊科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设立组长。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的病症特点及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对护理效果作出合理预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最后组内各成员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及已有的护理经验进行讨论分析,直至确定最佳实施方案,组内成员相互监督执行。
(2)实施(D)
对科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根据岗位职责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实施合理的排班制度,根据科室患者的就诊规律合理排班,有经验的护士搭配新护士以便于新护士学习,防止出现护理差错。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效果予以考察,分析护理效果,及时整改不合理的地方,另外,通过相关的奖惩措施督促护理人员积极落实工作。
(3)检查(C)
组长每月定期以巡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护理效果。组内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此消除护理管理中的漏洞,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
(4)处理(A)
组织科内相关人员定期开展专题会议,全面评估前三个阶段的护理效果,对各自的经验做出总结并分析讨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所有成员的意见对原有的制度和标准进行修正,制定下一阶段的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满意度由医院自拟的自评量表评定,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仪容仪表、护理质量和护理流程衔接等,总分值100分,根据分值分为满意(85~100分)、一般(60~85分)和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②两组实验结束时护士长对两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检查评分,应用我院护理部自制调查评分表进行评定,该表内容有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教学培训、消毒隔离,在每组实验结束时进行打分,每项为百分制。得分高表示护理工作质量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02~0.8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③记录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及护理纠纷情况。护理风险包括:用药不当、患者识别错误、护理技术差错、其他;护理纠纷包括:医务部收到投诉,患者或家属与护理人员争吵,投诉信箱收到投诉信件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率为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1%,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2 护理工作质量
对照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
2.3 护理风险及纠纷比较
研究组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风险及护理纠纷比较[n(%)]
3.讨论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病情种类多而杂,且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突发事件比较多,因此常规的临床护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4]]。据调查,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又称“戴明环”[[5]]。目前,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广泛应用在了常规临床护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6]]。PDCA循环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四个阶段进行护理管理,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首先,分析患者的病症和需求,并预估要达到的护理效果,根据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实施计划,各成员严格按照计划将工作落实;再次,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找出并纠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分析探讨检查结果,推广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中,改进方案,制定新的计划,周而复始,将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不断提升护理的质量[[7]-][[8]]。
为了进一步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84例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1%,而且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及风险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对护理工作监督检查,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了医患纠纷。
总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