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建筑论文 > 建筑工程 >

建筑工程论文: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设计案例剖析

来源:未知 2020-11-10 14:51

摘要:

  工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设计范围为瓯江干流碧湖镇新亭村~小水门大桥段。规划总面积171.7ha,两岸环线周长约47km。该工程是在已建堤防基础上,结合区域防洪排涝安全,进行河道生态

  建筑工程论文: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设计案例剖析

  2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设计范围为瓯江干流碧湖镇新亭村~小水门大桥段。规划总面积171.7ha,两岸环线周长约47km。该工程是在已建堤防基础上,结合区域防洪排涝安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水生态、水景观提升改造,并整合马拉松赛道功能推动中间区域发展[3]。

  区域现状及问题

  3.1  水安全现状

  目前工程范围内瓯江两岸24.45km,防洪标准在50年一遇或20年一遇,基本能够满足城乡发展的防洪要求,但是两岸堤防功能单一,亲水、景观、生态、交通等功能严重不足。

  3.2  水生态现状

  瓯江水量充沛,大溪两岸树木茂盛,江中流水、沼泽、河滩变化万千,自然风光旖旎,物种丰富,河流、滩涂、沼泽、森林等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整体来看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生生态整体良好。当前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1)采砂导致河床基础及河滨水带破坏;(2)开垦导致湿地面积

  萎缩;(3)局部区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

  3.3  水环境现状

  近年来丽水市政府通过多重措施管控河流外源污染,实现了瓯江水质稳中有升。但部分区域存在外源污染进而影响水体水质的问题。

  3.4  景观现状

  瓯江两岸的风貌沿程变化较大,城市区段以人工景观为主,其他区域以自然景观为主,沿程多分布道路、防洪堤等工程。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1)上下游景观差异大,上游湿地段自然风景优美,下游城市段多为硬质护岸,风貌单调、景观单一;(2)景观连续性差,瓯江两岸间隔存在着农田、村庄、堤防设施等,割断了滨水空间,景观风貌破碎、不具特色。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4.1  设计目标

  本工程的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串联瓯江两岸人文自然景观区域,创造连续游览路径,并可作为马拉松赛道。

  (2)连通瓯江两岸堤防,形成闭合防汛通道,便于检查、检修。

  3)修复破碎滩地及堤身生态景观,打造区域景观特色,保护流域生态系统。

  (4)实现流域管理智能化,包括智能监控、智能浇灌、智能养护、智能亮化等。

  4.2  设计原则

  (1)结合区域现状及发展规划,实现项目目标和功能;

  (2)充分利用区域现有生态群落及设施,随形就势,打造生态、自然、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

  (3)优先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打造智能化绿道;

  (4)严格满足环保、安全、节能等相关要求。

  绿道方案剖析

  5.1  绿道规划与选线

  绿道的总体规划应充分结合绿道作为马拉松赛道的功能,因地制宜布置绿道路线,利用滨江优势,实现绿道视线的蓝绿交织。

  本项目选线经多次实地踏勘、调研,并多方案论证分析确定。绿道共包括路湾段、苏埠段、石牛段、四都段、白岩段、大溪南岸段等六段,路线总长约50km,并包含四座桥梁。

  绿道的选线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亲水性:绿道沿瓯江布置,所经之地包括河滩、河岸、湿地公园、山体、已建堤防等,均布置于滨江地带,充分展现瓯江两岸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

  (2)生态性:绿道选线应充分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绿道的建设和运营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连贯性:绿道选线应充分结合已

  建堤防、道路、区域地形地貌等,实现绿道的生态景观和游览路径的连贯性;

  (4)独立性:尽量减少与市政主干道的交叉影响。

  5.2  绿道路面

  绿道的路面设计一般要求如下:产品效果自然美观,兼具防滑、透水、弹性特点,高强度、耐久性好等。

  本工程为山区滨江绿道,除了满足以上需求之外,还应考虑雨季江水泥沙漫流、浸泡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路面形式,便于清洁维护。根据以上要求,充分调研路面材料市场,对以下三种材料进行了比选分析。

  (1)弹性树脂彩石铺装

  (2)改进型透水混凝土铺装

  (3)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铺装

  通过对比分析,弹性树脂彩石铺装:美观、自然、舒适、造价略高;改进型透水混凝土铺装:造价最低;实用性、美观性略差;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铺装:兼具美观、实用性与耐久性,造价适中。

  结合工程区域现状,绿道的路面材料分段分类选择。绿道的路面材料以弹性树脂彩石为主;部分防洪堤二级马道区段的路面材料采用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材料;部分区段已建沥青道路,为做好衔接,此部分区段路面采用彩色透水沥青材料。

  5.2  桥梁

  桥梁设置主要为了实现绿道的亲水性、连贯性,丰富绿道沿线景观类型。特别是对于绿道布置遇到山体和河道,开山及填河从景观、生态、实施难度、投资等角度均不适宜时,考虑适当占用河道空间布置桥梁。沿江布置的桥梁位置尽量贴近山体,游客站在

  桥上可手拈绿叶、观赏“半山半水”的美景。

  为了降低桥墩的阻水效果,提高桥梁的景观效果,尽量优化桥梁选型,减小桥墩尺度,增大桥梁跨径。

  桥梁施工的工期紧张,特别是工程区域雨季较长,在雨季瓯江的径流量大,易发洪水影响施工,为了尽量减小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钢结构。

  5.3  绿化及景观

  瓯江为山区性河流,环境优美,生态基底良好,自然风貌层次丰富。本次景观设计以绿道沿线的绿化为主,同时辅以部分生态破碎区域的生态修复及人工景观节点等措施,打造自然和谐、人文点缀的特色滨河绿道。

  对于生态呈现退化、人工破坏严重的河滩,采用化零为整、本土植物修复的措施,植物种类选取以适应河滩地潮湿环境、能抵抗汛期洪水冲击且不影响行洪、具有防土固

  沙土壤改良功能的本土小型植物为主。

  对于耕地、防洪堤等原始绿化不足的区段,结合区域空间规划,植物的配置以远近相宜,疏密有致为原则,同时考虑林冠线、透景线的变化,以及季相色彩的丰富多样、空间搭配层级分明等因素。

  结语

  滨河绿道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提高挈领的作用,既是生态走廊,给人以亲近自然、体验生态风情的路径,又是展现区域生态景观、人文特色的文化廊道。山区性河流河道变化多样,丰水季、枯水季对绿道的使用和自然景观影响很大,且地形地貌丰富,既给绿道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景观条件,又增加了绿道的设计和建设难度。

  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的设计,应充分联系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基底,有效利用和改造已建设施,丰富绿道内涵,使绿道成为区域特色的展示舞台,进一步带动区域快速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