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临床应用 >

医药论文: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来源:未知 2020-08-09 16:03

摘要:

  观察及分析对于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以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中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以及参照

  医药论文: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以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中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予以参照组实施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于研究组患者展开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 ,参照组为 ,研究组显著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取中西药物联合的方式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以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安全可靠性更高,推广实践价值巨大。

  [关键词]中西药物;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在治疗髋关节疾病中,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为成熟技术,当前已经具备广泛的应用。但是治疗期间,依然存在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例如关节松动、感染或者关节脱位等情况,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时间以及增加治疗费用,而且也会导致肺栓塞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有效的防控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于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展开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80例实施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病例,均为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相关的检查,明确采取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无手术禁忌症病例,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享有治疗的知情权,同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于此情况下展开随机分组,分成各具备40例患者的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其中,研究组包含有26例男性以及14例女性,年龄为48岁至70岁(64.8±2.5岁);参照组包含有24例男性以及16例女性,年龄为44岁至72岁(65.8±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即术后指导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每次50mg,每日服用3次,连续性的服药1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药治疗。在术后的1周内,辨证为气血瘀滞,瘀湿郁热,采取活血化瘀以及清热利湿疗法,并且方药用脉痹饮加减。在1周以后,辩证为气虚血瘀,采取补气益血和活血化瘀的疗法,方药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

  此外,在术后也要对患者展开积极的护理,休息时将患肢部位适当的抬高,并且可展开柔缓的双下按摩,以及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指导正确的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方式,尽早的下床活动,同时注意保暖。

  1.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在采取不同方案的治疗以后,分别观察及统计两组患者的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来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统计情况如下表1所统计。在经过实施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的少于参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发生率,P<0.05。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

40

1(2.50)

参照组

40

10(25.00)

P

 

<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为血液于深静脉腔内部出现了异常的凝结,对于静脉腔产生阻塞,引发静脉回流障碍的情况。深静脉血栓可在全身主干静脉处发病,并在下肢部位常见。产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包含静脉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实施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通常肌肉收缩乏力,以及血流缓慢,加上术后的活动比较受限,以及手术创伤导致凝血酶原的释放阻碍血液聚集,也会增加血小板粘附性,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此外,术中插入假体柄期间也会导致增加骨髓腔内压力,使得骨髓颗粒和游离脂肪经静脉的破裂口进入体循环,最终产生深静脉血栓。有关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采取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在41%至85%之间,危险性极大[2]。

  常规的西药治疗,包含口服阿司匹林、注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等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效果良好。本研究对于参照组患者采取口服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能够对于血小板聚集发挥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胃肠道反应不良情况。传统医学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脉痹、淤血、肿胀”等范畴,淤血阻滞贯穿疾病始终为病机关键[3]。所以早期治疗采取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方式。药方选用脉痹饮加减,涵盖川芎、当归、丹皮、黄芩、苦参以及丹参、牛膝、生地、泽泻和薏仁、仙灵脾等。诸位药物联合应用,共发挥健脾利湿、清热利水、凉血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果;在后期阶段,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内包含有红花、黄芪、肉桂、川芎、丹参、桃仁、牛膝以及地龙等,共宣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且以病情寒、热、虚、实,进行配伍有关药物,可充分的发挥预防以及治疗的效果。同时,加之术后的全面护理,能够明显的获得良好效果,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度。

  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对于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以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安全可靠性高,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可以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肖舟,陈位,郑杰.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预防的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4,12(03):356-358.

  [2]赵利民.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4(22):4130-4136.

  [3]周宏星,李俊,肖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2,10(11):133-13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