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思政论文:高校劳动育人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探究

来源:未知 2021-02-19 10:11

摘要:

  一是开设劳动育人必修课。劳动育人必修课可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劳模精神教育、工

  思政论文:高校劳动育人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探究

  一、构建劳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机制

  1.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劳动育人思政课程建设体系。一是开设劳动育人必修课。劳动育人必修课可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劳模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及意义、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顶岗实践和专业劳动实践,非本专业的学工、学农、学军、艺术实践等社会活动考察调研和实践锻炼中的生产劳动课程。二是开设劳动教育个性化选修课程。如“劳动伦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美学”等课程,加强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科学知识的学习。

  2.打造“课程+思政+劳动”系列课程的课程标准审核与教案评价机制。一是制定并加强“课程+思政+劳动”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有选择的融入“思政+劳动”的教学元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中,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职业道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等内容,进行劳动思想理论专题讲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完善并创新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管理。二是打造“课程+思政+劳动”精品课程项目。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深挖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劳动教育功能,扶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教学,开展“课程+劳动+思政”的课程创新,打造“课程+思政名师+劳动”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论文发表

  二、开拓劳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项目机制

  1.建设劳动榜样与先进模范进校园常态化机制。一是通过劳动榜样传导劳动精神。邀请劳动模范、世界技能大赛和“振兴杯”大赛获奖选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爱岗敬业典型、工匠精神代表等走进校园,分享成长经历、交流劳动感悟、展示技能技艺,以真实人物、鲜活事迹触动心灵。二是通过先进模范引领思政教育。邀请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走进学校,激励教育党员、团员争做奉献者。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2.拓展社会公益性、半公益性劳动教育和红色主题实践融合机制。一是构建公益性与半公益性相结合的综合实践体系。结合植树节、学雷锋活动、五一劳动节、国际志愿者日、建军节、国庆节等具有劳动教育和实践意义的节点,学校牵头对接有关社会公益性单位和组织,引进有关公益活动和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主题公益实践活动,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设置若干半公益性实习岗位,优先推荐和安排经济困难及确有专长的学生参加半公益性岗位实习,供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拓展锻炼。二是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志愿劳动、“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报到”活动。组织学生参与 “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鼓励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向城乡社区(村)报到,引导学生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公益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使其在活动中接受国情教育,懂得实干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完善劳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考评机制

  1.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学分制考核机制。一是采取劳动课程学分制考核机制。学生的劳动课程要分配合理,根据劳动情况如实考核,学生劳动的全过程需及时记录,劳动量和劳动课程学分纳入高校学分制体系。对于日常生活劳动、专业探究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需完成,学校将对其给予有关学分认定并计入其成绩单。二是建立并完善劳动教育管理领导机制。设置学校、学院、专职辅导员三级教育管理结构。学生日常劳动课程由高校专职辅导员以及学生处有关学工人员作为课程开展与评定的教育和管理教师,负责具体劳动课程的组织、开展、测评、考核,考核记录和结果由各学院负责汇总上报,学校教务系统负责学分的审核与赋分。

  2.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一是完善劳动课程教师的教育成果认定与考核机制。分类完善评价标准,突出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拓宽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认定范畴,劳动课程以正常教学课时量的形式纳入劳动教育教师的课时计算与考核。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等顽瘴痼疾。二是保障劳动课教师的职称评审与晋升机制。合理确定劳动教育教师工作量,把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劳动教育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纳入教学工作量。提高劳动教育教师地位待遇,确保劳动教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