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文科综合 > 艺术文学 >

文学论文: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校正

来源:未知 2021-02-05 10:50

摘要:

  1917年5月(民国六年),继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发表《寄陈独秀》后,刘半农在《新青年》3卷3号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继续推进了新

       文学论文: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校正

  引言

  1917年5月(民国六年),继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发表《寄陈独秀》后,刘半农在《新青年》3卷3号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继续推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程。文中简明扼要的提出了提出文学与文字的界定,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而文字只需准确明了的表达记事即可;提出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提出在白话文没有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等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近;提出应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而如此重要的旗帜性文章,流传至今的各种版本却与表在《新青年》3卷3号上的原文有诸多出入。《我之文学改良观》初次发表是在1917年5月,距离现在不到100年,并且在出版刊印如此发达的今天,读者看到的却是有失原文味道的文章。这不禁让人有此一问,现今各种出版社,各位编辑在出书之前是否有认真找到原始文件,一手资料进行认真且负责任的校对?还是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产量,而不管质量。

  而笔者今天所要做的就是以人民出版社影印的《我之文学改良观》[1] 为蓝本,将《刘半农文选》[2] 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研究资料》[3] 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之钱玄同、刘半农》[4] 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1]、《五四风云人物荟萃》[5] 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与影印版的《我之文学改良观》进行一一对比,从而找出有出入的地方。笔者不敢妄自尊大的说一定就是纠错论文发表,唯一目的便是提醒某些编者,以后尽量做到与所引之原文没有巨大差别。

  一、原文要求

  笔者拜读了以上各个版本,最终发现之后的各个版本与影印版本的最大差别便是标点符号的运用和段落的分开与合并。而这一点恰巧是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里最后一部分特别强调的“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而之后的各个版本恰巧犯了原文的大忌。我们可参见影印版的原文:

  形式上的事项 此等事项,较精神上的事项为轻。然文学既为一种完全独立之科学,即无论何事,当有一定之标准,不可随随便便含混过去。其事有三:

  (一)分段 中国旧书,往往全卷不分段落。致阅看之时,则眉目不清。阅看之后,欲检查某事,亦茫无头绪。今宜力矫其弊,无论长篇短章,一一于必要之处划分段落。惟西文二人谈话,每有一句,另起一行。华文似可不必。

  (二)句逗与符号 余前此颇反对句逗。谓西文有一种毛病。即去其句逗与大写之文字,即令人不懂。汉文之不加句逗者,却仍可照常读去。若在此不必加句逗之文字上而强加之,恐用之日久,反妨害原有之能事,而与西文同病。不知古书之不加句逗而费解者,已令吾人耗却无数心力于无用之地。吾人方力求文字之简明适用,固不宜沿有此种懒惰性质也。然西文,;:。四种句逗法,倘不将文字改为横行,亦未能借用。今本篇所用Ÿ、。三种,唯、之一种,尚觉不敷应用,日后研究有得,当更增一种以补助之。至于符号,则?一种,似可不用,以吾国文言中有"欤哉乎耶"等,白话中有"么呢"等问语助词,无须借助于记号也。然在必要之处,亦可用之。 !一种,文言中可从省,白话中决不可少。“”与‘’之代表引证或谈话,——之代表语气未完,......之代表简略,()之代表注解或标目,亦不可少。*及字旁所注123等小字可以不用,以汉文可用双行小注,无须foot–note也。又人名地名,既无大写之字以别之,亦宜标以一定之记号。先业师刘步洲先生尝定单线在有指人名,在左指官名及特别物名,双线在右指地名,在左指国名朝名种族名,颇合实用。惜形式不甚美观,难于通用。

  (三)圈点 此本为科场恶习,无采用之必要。然用之适当,可醒眉目,今暂定为三种,精彩用О,提要用Ÿ,两事相合则用⊙。惟滥圈滥点,为悬为厉禁。[6]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对分段和标点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而作为成熟的现代白话作品来说,这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可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现今各类作品频繁出错,虽不至于影响阅读,但对于理解文章的某些深层次的言外之意还是有所影响的。

  二、分点校正

  (一)要点一,即分段。

  该点,《刘半农文选》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与《刘半农研究资料》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两个版本做得比较好,分段与原文基本一致。可是《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之钱玄同、刘半农》与《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就有所出入了。在讨论“文学之界说如何乎”这一部分里,影印版是没有分段阐述的,可是《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之钱玄同、刘半农》与《五四风云人物荟萃》却将之分为了三段。虽说这是小问题,但也足以见出本文已经惨杂了编辑的个人思想。笔者不知这是否是对原文与作者的不尊重,只是偶感不舒服,所以便将之也提了出来。

  (二)要点二,句读与符号。

  这个要点便是三个版本的重灾区。在影印版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没有,“”‘’《》等符号的,影印版本里面相对应是则、「 」「 」,而《》则是直接没有。究其原因是在1917年白话文尚未普及,行文基本属于文言文的形式。虽说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大力提倡白话文,可是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只有用文言形式才能将自己的观点广而告之。而之后的三个版本则是在白话文已经发展成熟后的刊印本,那自然应该是按照现代白话文的标准来对原文进行整理刊印。所以句读与符号势必成为整理的重中之重。

  1、《刘半农文选》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句读与标点。

  第一段居中部分的“绝端表示同意外”之后是“,”,而影印版本的却是“。”。

  在“文学之界说如何乎”一部分中“始可称之为文” 之后“,”,而影印版本的却是“。”。在“故研究文学而不从性灵中意识中讲求好处” 之后“,”,而影印版本的却是“。”。在“即不能视为文学” 之后影印版本有一“。”,可是该版本却没有标点。

  在“文学与文字”一部分中“何处当用文字” 之后用的是与原文一样的“、”,而原文中的“、”在我们现代白话文中指的是“,”,所以该版本应使用“,”。无独有偶,紧随其后的“必如何始可称文字” 之后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在该部分下面分出的“第一问题”这一部分中“其说似较独秀君稍有着落” 的“其说”二字之后应有一个“,”,但该版本中却没有任何标点。并且从“吾国旧时科学书” 一直到“而不当孱入文学范围也”,在影印版本中都是属于双行小字,放到今天白话文中来讲就应该是用括号将之括住,可是该版本中只有前括,却没有后括。在引用威廉回复拿破仑的书信之后的“便觉黯然无色”之后是“。”,而影印版本的却是“,”。而紧随其后的“仅就吾国及各国之惯例而言”也是有同样的毛病。在“第二问题”中的第二小点“文学为无精神之物”之后应是“。”,而该版本却是“,”。“不比矫揉造作” 之后的“、”应改为“,”。“文学为有精神之物” 之后的“,”应改为“。”。

  在“散文之当改良者三”一部分中“古人所做论文大豆死守‘起承转合’四字”之后的“,”应改为“。”。“与八股之家‘乌龟头’‘蝴蝶夹’等名词”之后的“、”应改为“,”。“至于吾国旧有之小说文学,程度尤极幼稚”之后的“,”应改为“。”。在讨论文言白话的地位时,“以二者各有所长” 之后的“、”应改为“,”。“但就平时译述之经验言之” 之后的“,”应改为“。”。“非做到‘文言合一’或‘废文言而用白话’之地位不止”中“文言合一”之后原文是没有标点的,可是该版本却有一个“,”。在讲不用不通之文字时,“钱君复斥以僻字代常用之字为不妥” 之后的“,”应改为“。”。“以下字作‘堕胎’解”之后的“。”应改为“,”。

  在改良韵文一部分中的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中“梁代沈约所造四声谱”中的“四声谱”是一本书,所以应该加上“《》”。“古人所认为叶韵之韵,尚未必可用” 之后的“,”应改为“。”。在解决方法的方法一中“较诸古音之全无把握” 之后应有一个“,”,而该版本却没有标点。在增多诗体中“除律诗排律当然废除外”之后的“,”应改为“。”。“故诗人辈出” 之后的“。”应改为“,”。

  在讨论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时所提出的四种意见的第三种意见“昆剧既退居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之后应该将“,”去掉,因为原文中是没有标点的。“凡‘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 中标点不统一。按照现代白话文的标点要求,这种文字属于并列文字,所以要么统一使用“,”,要么就统一使用“、”,而绝没有一顿一逗之说的。

  在形式上的事项一部分的分段一小部分“欲检查某事”之后的“,”应改为“。”。句读与符号“白话中有‘么呢’等问语助词”中“等”字后面应有一个“,”,而该版本却没有。“又人名地名”之后原文没有标点,可是该版本却有一个“,”。

  在结语部分“敬请钱君及海内外关心本国文学者逐条指正外”之后原文是没有标点的,而该版本却多出了一个“,”。在用典问题上“主张无论广义狭义工者拙者”之后应有一个“,”,可是该版本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辅之断句。

  2、《刘半农研究资料》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句读与标点。

  与《刘半农文选》一样,开篇第一段的“绝端表示同意外”之后的“,”应改为“。”。在“文学之界说如何乎”这一部分中“若必如八股家之奉四书五经为文学宝库”中的“四书、五经”按照现代白话文的标点要求,要么加上“”,要么就该加上《》,可是88版的《刘半农研究资料》什么标点符号也没有。其后的“始可称之为文”之后的“,”也应改为“。”。“即若辈自奉为神圣无上之五经之一之诗经”当中的“五经”“诗经”也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按照现代白话文的要求就应该给“五经”加上“”或是《》,而“诗经”就应该加上《》。再往后看的“既不能视为文学”之后应该加上“。”,该版本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在讨论文学与文字这一部分中的“必如何始可称文字”之后的“、”应改为“,”。而从“吾国旧时科学书” 一直到“而不当孱入文学范围”在影印版中是双竖排小字,所以在88版的《刘半农研究资料》中就应该用括号括起来,可是该版本却没有任何标记。“亦必引证内经及仲景之说”中的“内经”是书名,所以应该加上《》。其后的“而严复所撰英文汉诂”中的“英文汉诂”也是书名,也应该加上《》。在引用拿破仑与威廉大帝的通信后面的“便觉黯然无色”之后的“,”应改为“。”“仅就吾国及各国之惯例而言”之后的“,”也应改为“。”。在第二问题“文字为无精神之物”之后的“,”应改为“。”。“文学为有精神之物”之后的“,”也应改为“。”。

  韵文改良部分中的“古人所作论文大都死守‘起承转合’四字”之后的“,”应改为“。”。“程度尤及幼稚”之后的“,”应改为“。”。“但就平日译述之经验言之” 之后的“,”应改为“。”。“非做到‘文言合一’”之后的“,”则应改删去。“钱君复斥以僻字代常用之字为不妥”之后的“,”应改为“。”。“以下字作‘堕胎’解”之后的“。”应改为“,”。“梁代沈约所造四声谱”中的“四声谱”是一本书,所以应该加上“《》”。 “则古人所认为叶音之韵,尚未必可用”之后的“,”应改为“。”。在韵文改造解决方法之中的第一点“较诸占音质全无把握”之后应该加上“,”,而该版本却没有标点符号。在增多诗体一部分中“其余绝诗古风乐府三种,(曲、吟、歌、行、篇、叹、骚等,均乐府之分支)”当中的两个“乐府”都没有加《》,而按照现代白话文的要求,是应该加上的。之后的“如诗经‘终南有何,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中的‘诗经’” 就没有加《》。在提高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时,舒凫云,“须令人无从浓圈密点”之后竟然有两个标点,就应当将其中的“,”删去。“昆剧既退居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之后的“,”应当删去。“凡‘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 中标点不统一。这跟《刘半农文选》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犯了一样的错误。

  在最后一部分“形式上的事项”中的“句读与符号”中“谓西文有一种毛病”之后的“,”应该删去。“又人名地名” 之后的“,”应该删去。

  在结语部分“敬请胡陈钱三君及海内外关心本国文学者逐条指正外”之后的“,”应该删去。“主张无论广义狭义工者拙者”之后应该加上一个“,”而该版本却没有标点符号。

  3、《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句读与标点。

  不知原因是何,该版本当中的《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句读与符号错乱特别多。笔者本不想一一赘述,可既然是校正,那就应该彻彻底底的对比修改。开篇“复有陈君独秀、钱君玄同赞成之于后”中的“、”应该删去。“绝端表示同意外”之后的“,”应改为“。”。“拉杂书之,草为此文”之后的“,”应改为“。”。

  在“文学之界说如何乎”一部分中“向来作者持论每多不同”的“作者”二字之后应该加上一个“,”。“不知道是道、文是文,”中的“、”应改为“,”,“,”应改为“。”。“若必如八股家之奉四书五经为文学宝库” 中的“四书、五经”按照现代白话文的标点要求,要么加上“”,要么就该加上《》,可是该版本中却什么标点符号也没有。“始可称之为文”之后的“,”应改为“。”“即若辈自奉为神圣无上之五经之一之《诗经》” 当中的“五经”也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按照现代白话文的要求就应该给“五经”加上“”或是《》。“故研究文学而不从性灵中、意识中讲求好处,徒欲于字句上、声韵上卖力”中的两个“、”应该删去,而“,”则应改为“。”。“乃以花腔花调博人叫好”之后的“,”应改为“。”。“即不能视为文学”之后的“,”应改为“。”。“初只求辞达意适而止”之后的“。”应改为“,”。“是文字之用,本与语言无殊”之后的“。”应改为“,”。

  在说明文学与文字的界限时,开头的“文学与文字”不应该加上标点符号。因为在这里这几个字并不属于正文,而是相当于标题。所以之后的“。”应该删去。“每以‘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相对待”之后的“,”应改为“。”。“即胡、陈、钱三君及不佞今兹所草论文之文”中的“、”应该删去。“幼时初习算学,一部九数通考,不半月即已毕业”中的“九数通考”是一本书,所以应该加上“《》”。“而开首一段河图洛书说及周髀图说”中“河图洛书说”之后应该加上一个“,”。“亦必引证内经及仲景之说”中的“内经”是一本书,所以也应该加上“《》”。“虽全书取材悉系彼邦至粗浅之文法,乃竟以文笔之古拙生涩见称于世”中的“取材”二字之后应该加上“,”,“古拙生涩”之后也应该加上“,”。“即不许其研究英文”之后的“。”应改为“,”。“余绝非盲从西洋学说之人”之后的“,”应改为“。”。“此余所以主张无论何种科学皆当归入文字范围”之后的“、”应改为“,”。“如普通记事可用文字,描写人情风俗当用文学”括号之后的“,”应改为“。”,并且应该放入括号之中。因为该句在影印版中乃双竖排小字,所以其内容应该用括号括住,标点符号也应该随之并入括号之内。“如美儒富兰克令之与英议员司屈拉亨绝交”之后应该加上一个“,”。“要惟得已则已,不滥用文学以侵害文字”中的“,”应该删去,而“不滥用文学”之后应该加上“,”。“惟诗歌戏曲、小说杂文、历史传记三种而已”中的“历史传记之后应该加上”一个“,”。“一时虽不能废”之后的“,”应改为“。”。“只诗歌戏曲、小说杂文二种也”中的“、”应该删去。“文学为有精神之物”之后的“,”应改为“。”。“故必须作者能运用其精神,使自己之意识、情感、怀抱,一一藏纳于文中”当中的“、”应该删去。

  在讲散文改良时,该部分的二级标题“散文之当改良者三”之后的“。”应该删去。“如不顾自己,只是学着古人,便是古人的子孙”之后的“:”应改为“。”。“似与胡君第二项‘不模仿古人’之说相同”之后的“,”应改为“。”。“大都死守‘起承转合’四字”之后的“,”应改为“。”。“与八股家‘乌龟头’、‘蝴蝶夹’等名词”中的“、”应该删去。“斥为不和章法,不知言为心声、文为言之代表。吾辈心灵所致,尽可随意发挥,”中“章法”二字之后的“,”应改为“。”,“心声”二字之后的“、”应改为“,”,“发挥”二字之后的的“,”应改为“。”。“无不以‘某生,某处人’开场”之后的“;”应改为“。”。“胡、陈二君之重视‘白话为文学之正宗’”当中的“、”应该删去。“即有神情流露、‘呼之欲出’之妙(如人人习知之‘行不得也哥哥’、‘好教我左右做人难’等句)”当中“呼之欲出”之后应该加上“,”,“妙”字后面应该加上“。”,而“等句”二字之后应该加上“。”,并且括在括号里面。“非做到‘文言合一’或‘废文言而用白话’之地位。不止此种地位”中的“。”应该放到“不止”二字之后。“则力求其浅显,使与白话相近”中的“,”应该删去。并且该句后面紧接着的括号小字之后的“;”应改为“。”。“至文言之优点尽为白话所具,则文言必归于淘汰”之后的“。”则应改为“,”。“至于施、曹之地,亦未必竟能取缜密高雅之文言而代之”当中的“、”应该删去。“吾谓白话自有其缜密高雅之处,施、曹之文......”中的“,”应该改为“。”,而“、”则应该删去。“钱君复斥以僻字代常用之字为不妥”之后的“,”应改为“。”。“夫虚字实用、实字虚用之法”中的“、”应该删去。“曾国藩致李鸿章书,论此甚详,所引‘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中的第二个“,”应改为“。”,“春风风人”之后的“、”应该删去。“至如”商颂‘下国骏庞’”之后的“、”应该删去。“有‘其女珠,其母下之’之句,以珠字代‘胞珠’,转作‘孕’字解,以‘下’字作‘堕胎’解”当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 “,”都应改为“。”,而该句末尾的“。”则应改为“,”。

  在韵文改良这部分中“其赋之一种,凡专讲对偶”之后的“,”应改为“。”。

  “梁代沈约所造四声谱”中的“四声谱”是一本书,所以应该加上“《》”。“是此种声谱、在旧文学上已失其存在之资格矣”中的“、”应该改为“,”。“既标明其宗旨曰‘作自己的诗文,不作古人的诗文’,则古人所认为叶音之韵,尚未必可用,何况古人之所不认?按诸今音又不能相关合之四声谱”当中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应改为“。”,而“?”则应该改为“,”,“四声谱”三字应该就加上“《》”。“无论以何处方言读之,决不能异韵”后面的“,”应改为“。”。“虽造谱之时,读者决不与今音相同”之后的“,”应改为“。”。“但问其叶与不叶,而不问旧谱之同韵与否、相通与否”中的“,”应删去。“如其叶,不同、不通者亦可用”当中的“、”应该删去,句末的“;”应改为“。”。在改良韵文方案上“而注明何处土音于作物之下”之后的“,”应改为“。”。“以调查所得,撰一定谱,行之于世”之后的“,”应改为“。”“吾辈亦绝无能力为将来设想”之后的“。”应该改为“,”。“吾辈尚以‘将来读音永远不变、永远统一’为希望也”之后的“?”应该改为“。”。“吾国现有之诗体,除律诗、排律当然废除外,其余绝诗、古风、乐府三种(曲、吟、歌、行、篇、叹、骚等,均乐府之分支。明目虽异,体格互相类似),已尽足供新文学上之诗发挥之地乎?”当中前三个“、”应该删去,第二个“,”应改为“。”,两个“乐府”都应该加上“《》”,最后一个“?”应该改为“,”。“是以英法二国为比较”之后的“:”应改为“,”。“诗人之成绩,绝不能与英国比,长篇......此非因法国诗人之本领、魄力不及英人也......虽有本领、魄力”当中的第二个“,”应改为“。”,其中的“、”应该删去。“唐人既有自造七言诗之本领,吾辈岂无五言、七言之外更造他种诗体之本领耶?”中的第一个“,”应改为“。”,“、”应该删去,“之外”二字之后应该“,”。在戏曲部分里面,“又谓‘西厢’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在当时不以此等艳语为然。谓之‘行家生活’”当中的“西厢”二字应该加上“《》”,“天涯近”之后的“,”应改为“。”,“行家生活”之后应该加上一个“。”辅之断句。“又谓‘实甫曲如颠不剌的见了千万,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又谓‘昔洪昉思与吴舒凫论填词之法,舒凫云......’时昉思女之则在座”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都应该改为“。”,“之则”二字应该用括号括起来。“吾辈‘食古不化’而用元人语”中的“食古不化”之后应该加上一个“,”辅助短句。在举例说明用古人话语的四种意见时,第二种意见的“当知艺术与时代为推移”之后的“,”应该改为“。”。第三种意见中的“昆剧既退居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之后的“,”应该删去。第四种意见中的“改作皮黄剧本”之后的“;”应改为“。”。“中国文戏、武戏之品制”当中的“、”应该删去。“‘大小起霸’等种种恶腔死套,均当一扫而空”之后的“,”应改为“。”。“每有新编之戏开演,余必到馆观之”之后的“。”应改为“,”。

  在说明形式上之事项这一部分时,“中国旧书,往往全卷不分段落,......每有一句,便另起一行,”中的两个“,”都应该改为“。”。“余前此颇反对句读,谓西文有一种毛病,”中的两个“,”都应该改为“。”。“则?一种似可不用。”之后的“。”应该改为“,”。“在左指国名、庙名、种族名”当中的“、”应该删去。在圈点部分,“无采用之必要,......可醒眉目。今暂定为三种:”当中的“,”应改为“。”,“。”则应改为“,”,而“:”应改为“,”。在结语部分,“敬请胡、陈、钱三君及海内外关心本国文学者逐条指正外,”中的“、”及“,”都应删去。“主张无论广义、狭义、工者、拙者”当中的“、”应该删去。“亦如钱君所谓”之后的“:”应该删去。

  文末后,在陈独秀的总结中“最足唤起文学界注意者二事”之后的“:”应删去。“质之刘君及读者诸君以为如何”之后的“?”应改为“。”。

(三)要点三,圈点。

1、《刘半农文选》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圈点。

在文学之界说如何乎之一部分中,“是只取其传达意思,不必于传达意思之外,更用何等工夫也”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

文字与文学部分“凡科学上应用之文字无论其为实质与否,皆当归入文字范围。”、“此外,他种科学更不宜破此定例以侵害文学之范围。”、“至于新闻纸之通信,政教实业之评论,官署之文牍告令。”、“私人之日记信札”、“虽不能明定其属于文字范围,或文学范围。”、“以侵害文字,斯为近理耳......三种而已”、“酬世之文”、“一时虽不能尽废......故进一步言之”、“精神在其所记之事务,而不在文字之本身也”、“文学为有精神之物......实未曾做得半句文章也”。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要惟得已则已不滥用文学”、“凡可视为文学上有永久存在之资格与价值者,只诗歌戏曲小说杂文二种也” 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

散文改良部分,“胡君仅为古人之文不当模仿......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吾辈心灵所至......死格式之束缚”、“吾辈欲建造新闻学之基础......形式上速放一异彩也”、“今既认定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与文章之进化......则力求其浅显使与白话相近”、“至文言之优点尽为白话所具......故不仅正宗而已也”、“吾谓白话自有其缜密高雅处......孔尚非施曹所能梦见” 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于白话一方面,除竭力发达其固有之优点外,更当使其吸收文言所具之优点”则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

韵文改良部分“此种声谱,在旧文学上已失其存在之资格矣”、“则古人所认为叶音之韵......而受制于沈约一人之武断耶”、“吾辈苟无崇拜古人之迷信......当亦为事理之所必然”、“但问其叶与不叶......相通与否”、“今但许古人自然......其通论耶”、“将来果属不能适用......更不能断定将来之人不破坏此种文学而建造一更新之文学”、“且语言之变迁......为希望也”、“尝谓诗律愈严......诗学绝无发达之望”、“此非因法国诗人之本领魄力不及英人也......终无所发展也”、“则在形式一方面......更造他种诗体之本领耶”、“却是当行出色”、“须令人无从浓圈密点”、“如此则天下能有几人,可造此诣”“盖元人所填者为元人之曲......不将为元人所笑耶”、“无论南词北曲,皆须用当代方言之白描笔墨为之”、“近人推崇昆剧,鄙视皮黄,实为迷信古人之谬见”、“其余从事现代文学之人......以应时势之所需”、“成套之曲......改填皮黄一节或数节”、“然余亦决非认皮黄为正当的文学艺术之人”、“只以现今白话文学尚在幼稚时代......固亦当与昆剧同处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 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吾辈生于斯世......向‘是’的一方面做去而已” 则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吾辈二十世纪读音设想”则是没有任何圈点标记的,所以应该删去“Ÿ”。 “第三曰提高戏曲对于文学上之位置”应该加上“Ÿ”。

在形式上的事项中“一一于必要之处划分段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

2、《刘半农研究资料》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圈点。

在文学之界说如何乎之一部分中,“是只取其传达意思,不必于传达意思之外,更用何等工夫也”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

文字与文学部分“凡科学上应用之文字无论其为实质与否,皆当归入文字范围。”、“此外,他种科学更不宜破此定例以侵害文学之范围。”、“至于新闻纸之通信,政教实业之评论,官署之文牍告令。”、“私人之日记信札”、“虽不能明定其属于文字范围,或文学范围。”、“以侵害文字,斯为近理耳......三种而已”、“酬世之文”、“一时虽不能尽废......故进一步言之”、“精神在其所记之事务,而不在文字之本身也”、“文学为有精神之物......实未曾做得半句文章也”。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要惟得已则已不滥用文学”、“凡可视为文学上有永久存在之资格与价值者,只诗歌戏曲小说杂文二种也” 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

散文改良部分,“胡君仅为古人之文不当模仿......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吾辈心灵所至......死格式之束缚”、“吾辈欲建造新闻学之基础......形式上速放一异彩也”、“今既认定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与文章之进化......则力求其浅显使与白话相近”、“至文言之优点尽为白话所具......故不仅正宗而已也”、“吾谓白话自有其缜密高雅处......孔尚非施曹所能梦见” 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于白话一方面,除竭力发达其固有之优点外,更当使其吸收文言所具之优点”则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

韵文改良部分“此种声谱,在旧文学上已失其存在之资格矣”、“则古人所认为叶音之韵......而受制于沈约一人之武断耶”、“吾辈苟无崇拜古人之迷信......当亦为事理之所必然”、“但问其叶与不叶......相通与否”、“今但许古人自然......其通论耶”、“将来果属不能适用......更不能断定将来之人不破坏此种文学而建造一更新之文学”、“且语言之变迁......为希望也”、“尝谓诗律愈严......诗学绝无发达之望”、“此非因法国诗人之本领魄力不及英人也......终无所发展也”、“则在形式一方面......更造他种诗体之本领耶”、“却是当行出色”、“须令人无从浓圈密点”、“如此则天下能有几人,可造此诣”“盖元人所填者为元人之曲......不将为元人所笑耶”、“无论南词北曲,皆须用当代方言之白描笔墨为之”、“近人推崇昆剧,鄙视皮黄,实为迷信古人之谬见”、“其余从事现代文学之人......以应时势之所需”、“成套之曲......改填皮黄一节或数节”、“然余亦决非认皮黄为正当的文学艺术之人”、“只以现今白话文学尚在幼稚时代......固亦当与昆剧同处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 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吾辈生于斯世......向‘是’的一方面做去而已” 则应该使用“⊙”,而不是用“Ÿ”。“吾辈二十世纪读音设想”则是没有任何圈点标记的,所以应该删去“Ÿ”。“第三曰提高戏曲对于文学上之位置”应该加上“Ÿ”。

在形式上的事项中“一一于必要之处划分段落”应该使用“О”,而不是用“Ÿ”

3、《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圈点。

在该版本中,圈点就直接消失了。所以该版本将是圈点校正的重点。

在文学之界这一部分中“分一切作物文字与文学二类”、“往往可与语言,口语通用”当中的“文字”、“文学”、“语言”、“口语”、“何处当用文字......如何始可称为文学”、“第一问题”、“第二问题”、“文学与文字之做法之异同”、“文字为无精神之物”、“文学为有精神之物”都应该加上应该加上“Ÿ”。“是只取传达意思......更用何等工夫也”、“凡科学上应用之文字......皆当归入文字范围”、“此外他种科学,更不宜破此定例以侵害文学之范围”、“至于新闻纸之通信”、“政教实业之评论”、“官署之文牍告令”、“私人之日记信札”、“虽不能明定其属于文字范围或文学范围”、“以侵害文字......三种而已”、“酬世之文......故进一步言之”、“精神在其所记之事物,而不在文字之本身也”、“其精神即发生于作者脑海之中......实未曾做得半句文章也”,以上文字应加上“О”。 “要惟得已则已不滥用文学”、“凡可视为文学上有永久存在之资格与价值者,只诗歌戏曲小说杂文二种也” 应该使用“⊙”。

在散文改良一部分中“第一曰破除迷信”、“第二曰文言白话可暂处于待的地位......未能偏废”、“第三曰不用不通之字”应该加上“Ÿ”。“胡君仅谓古人之文不当模仿......新文学决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 “吾辈心灵所至......死格式之束缚”、“吾辈欲建造新闻学之基础......形式上速放一异彩也”、“今既认定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与文章之进化......则力求其浅显使与白话相近”、“至文言之优点尽为白话所具......故不仅正宗而已也”、“吾谓白话自有其缜密高雅处......孔尚非施曹所能梦见” 以上文字都应该使用“О”。“于白话一方面,除竭力发达其固有之优点外,更当使其吸收文言所具之优点”则应该使用“⊙”。

在韵文改良一部分中“第一曰破坏旧韵重造新韵”、“此实最不妥当之法”、“此较前法稍妥,然而未尽善”、“则尽善尽美矣”、“第二曰增多诗体”、“第三曰提高戏曲对于文学上之位置” 应该加上“Ÿ”。“此种声谱,在旧文学上已失其存在之资格矣”、“则古人所认为叶音之韵......而受制于沈约一人之武断耶”、“吾辈苟无崇拜古人之迷信......当亦为事理之所必然”、“但问其叶与不叶......相通与否”、“今但许古人自然......其通论耶”、“将来果属不能适用......更不能断定将来之人不破坏此种文学而建造一更新之文学”、“且语言之变迁......为希望也”、“尝谓诗律愈严......诗学绝无发达之望”、“此非因法国诗人之本领魄力不及英人也......终无所发展也”、“则在形式一方面......更造他种诗体之本领耶”、“却是当行出色”、“须令人无从浓圈密点”、“如此则天下能有几人,可造此诣”“盖元人所填者为元人之曲......不将为元人所笑耶”、“无论南词北曲,皆须用当代方言之白描笔墨为之”、“近人推崇昆剧,鄙视皮黄,实为迷信古人之谬见”、“其余从事现代文学之人......以应时势之所需”、“成套之曲......改填皮黄一节或数节”、“然余亦决非认皮黄为正当的文学艺术之人”、“只以现今白话文学尚在幼稚时代......固亦当与昆剧同处于历史的艺术之地位” 以上文字都应该加上“О”,。“吾辈生于斯世......向‘是’的一方面做去而已” 则应该加上“⊙”。

形式上的事项这一部分中“形式上的事项”应该加粗,以示醒目。“分段”、“句读与符号”、“圈点”应该加上“Ÿ”。 “一一于必要之处划分段落”则应该使用“О”。

结语部分的“结语”二字也应该加粗。

  (四)要点四,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1、《刘半农文选》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在文字与文学一部分中“吾侪处于客观之地位以讨论之,不宜误宾为主”当中“误宾”二字后面少了一个“以”字。“吾国旧时科学书,大都并艺术为一谈”中“艺术”二字之后少了“与文字”三个字。“此外作医术者,虽立论极浅,亦必引证《内经》及《内经》之说,务使他人不能明白为快”中的第二个“《内经》”应改为“仲景”二字,“明白”二字之后应该加上“以”字。“吾国原有学术之所以不能发达与普及,实此等自命渊博之假名士有以致之”中的“假名士”应改为“假文士”。“而严复所撰《英文汉话》”则应该改为“《英文汉诂》”。“若取此书以为教材”中的“若”字之后应该加上“欲”字。在引用拿破仑致威廉大帝的宣战书时,其中的“brother”竟然写成了“brothen”。

  在散文改良一部分中“此等处甚多,不必举例”中的“处”字应该删去。“此王亮畴先生语”的“畴”字打印错误,写成了“畸”字。

  在韵文改良这部分中的“且前人之言韵者,固谓‘音声本为天籁,古人歌韵出于自然,虽不言韵而韵转确’矣”当中的“歌韵”二字应改为“歌咏”。“以京音为标准,由长于京语者为造一新谱”中的“为”字应删去。在增多诗体一部分中“长篇之诗,亦鲜乎不可多得”中的“鲜”字应改为“尠”。“如《诗经》‘中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当中的“颜如渥丹”应改为“颜如渥舟”。“朱注,‘梅’叶‘莫悲反’,音‘迷’‘裘’叶‘榘之反’”中的“榘之反”应改为“渠之反”。

  在形式上的事项这个部分,讲到句读与符号“谓西文有一种毛病,即去其句读与大写之下”的“下”应改为“字”。

  2、《刘半农研究资料》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此外作医术者,虽立论极浅,亦必引证《内经》及《内经》之说,务使他人不能明白为快”中的第二个“《内经》”应改为“仲景”二字,“明白”二字之后应该加上“以”字。“吾国原有学术之所以不能发达与普及,实此等自命渊博之假名士有以致之”中的“假名士”应改为“假文士”。“而严复所撰《英文汉话》”则应该改为“《英文汉诂》”。“若取此书以为教材”中的“若”字之后应该加上“欲”字。

  在散文改良一部分中“此等处甚多,不必举例”中的“处”字应该删去。“此王亮畴先生语”的“畴”字打印错误,写成了“畸”字。“此等不同文字”中的“文”应改为“之”。

  在韵文改良这部分中“其赋之一种,凡专讲对偶,滥用典故者固在心废之列”中的“心”应改为“必”。“且前人之言韵者,固谓‘音声本为天籁,古人歌韵出于自然,虽不言韵而韵转确’矣”当中的“歌韵”二字应改为“歌咏”。“以京音为标准,由长于京语者为造一新谱”中的“为”字应删去。在增多诗体一部分中“长篇之诗,亦鲜乎不可多得”中的“鲜”字应改为“尠”。“如《诗经》‘中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当中的“颜如渥丹”应改为“颜如渥舟”。“朱注,‘梅’叶‘莫悲反’,音‘迷’‘裘’叶‘榘之反’”中的“榘之反”应改为“渠之反”。“固与钱君所谓‘旧戏如骈文,新剧如白话小说’同一见解”中的“新剧”应改为“新戏”。

  在形式上的事项这个部分,讲到句读与符号“谓西文有一种毛病,即去其句读与大写之下”的“下”应改为“字”。

  3、《五四风云人物荟萃》中《我之文学改良观》的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在文学与文字部分中“卜筮之书,本为譬者留一啖饭之地”的“譬”应改为“瞽”。“文牍告令,十九宜用文字而不宜用文学”中的“十九”应改为“什九”。“然如游历时之日记,即不得不于有关系之外,涉及文学”中的“外”字应改为“处”。“作文字当讲文法,且处处当讲论理学与修辞学”的“,”后面缺少了“在必要之处,当兼讲论理学。作文学当讲文法”这些文字。

  在散文改良一部分中“此等处甚多,不必举例”中的“处”字应该删去。

  在韵文改良增多诗体一部分中“长篇之诗,亦鲜乎不可多得”中的“鲜”字应改为“尠”。

  三、结语

  笔者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对三个主要版本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校正。但是无奈能力学识经验精力都有限,所以校正出来的某些结果还有待商榷,亦或是由于笔者眼拙,尚有未校正之处,望多多指正。同时也请各位所涉编辑切勿动怒,此乃闲来无事之笔,还望海涵。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