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体育论文发表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未知 2019-05-08 09:2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更是成为展示学校拥有极高体育教学水平的直观体现。强烈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知。在体育教学过程
浅谈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小军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更是成为展示学校拥有极高体育教学水平的直观体现。强烈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完成体育锻炼的动力,也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学生学习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强弱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发展。因此,加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关系到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1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物中,从而与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产生了学习兴趣,被动学习就变成了积极、自主学习,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的兴趣就会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消极应对。因此,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势必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只有建立在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当今社会我国部分中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只有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到达终生体育的教学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思南县许家坝中学、思南县一中、思南县二中三个学校的高中年级各随机抽取500名学生(男288名,女212名)共计1000名学生进行体育兴趣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登录中国知网,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阅读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资料,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2.2 访谈法:对思南县青杠坡中学、思南县三中、思南县香坝中学三个学校的初中年级各随机抽取500名学生(男295名,女205名)共计1100名学生进行访谈。
2.2.3 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调查方法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为本论文设计出了关于中学生体育兴趣状况方面的问卷一套,再请有关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调查分析
通过对几所中学的调研,了解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把中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倾向分为爱好、感兴趣、一般和不感兴趣分为四类。下表是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的人数统计,可以清楚直白的了解中学生的对体育的爱好。
表1 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性别 |
人数 |
爱好 人数 % |
感兴趣 人数 % |
一般 人数 % |
不感兴趣 人数 % |
男 |
288 |
95 33.3 |
79 27.4 |
60 20.8 |
54 18.5 |
女 |
212 |
74 34.9 |
67 31.6 |
37 17.5 |
34 16.2 |
合计 |
500 |
169 33.8 |
146 29.2 |
97 19.4 |
88 17.6 |
表1调查结果表明,对体育爱好人数占33.8%,感兴趣的人数占29.2%,这表明爱好体育和对体育感兴趣的占大多数。对体育感兴趣一般的占19.4%,对体育不感兴趣占17.6%,男、女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程度差异不是很明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爱好体育和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占大多数,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没有兴趣。爱好体育和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都认为,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中找到快乐,心情愉悦,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认为体育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另外一部分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去锻炼,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抑制。
通过对几所中学的调研,可以反映出很多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注重于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体育教育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
3.2 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分析
中学阶段是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直接能够反映体育运动对学生的重要性和体育认知水平。
表2 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调查表(n=500)
类型 |
数量(n) |
百分比(%) |
重要 |
127 |
25.40 |
一般 |
260 |
52.00 |
不重要 |
113 |
22.60 |
调查发现(见表 2):对体育锻炼较重视的初中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5.4%,态度一般的占 52%,认为不重要的占22.6%。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只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体育文化、体育精神、运动方式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认知有所欠缺,甚至还有一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错误的理解。而这部分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较低,不利于自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运动趋势和锻炼强度的大小。
3.3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动因和前提条件,体育动机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发展历程对体育动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体育动机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类别和性质直接决定了体育行为的质量和持久性。体育动机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存在积极与消极、长远和短期差异。积极的、长远的体育动机更有利于体育需求的满足和体育目标的实现,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表3 中学生参加体育动机调查表
|
男生 |
女生 |
||
类型 |
数量(N) |
百分比(%) |
数量(N) |
百分比(%) |
增强体质 |
73 |
25.30 |
41 |
19.34 |
学习运动技能 |
60 |
20.80 |
35 |
16.52 |
健美塑形 |
58 |
20.20 |
52 |
24.51 |
丰富业余生活 |
44 |
15.30 |
34 |
16.05 |
应付考试 |
29 |
10.20 |
31 |
14.62 |
其他 |
24 |
8.20 |
19 |
8.96 |
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3),男生方面,以增强体质为目标的男生占总调查男生人数的 25.30%;其次是为了学习运动技能和健美塑形而参与体育运动的分别占 20.80%和20.20%,为丰富业余生活而参加体育运动的占15.30%,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占 10.20%,其他原因从事体育活动的占 8.02%。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分布主要集中于增强体质、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健美塑型等方面。
女生方面,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比较分散,其集中性比较差。其中以健美塑形为动机从事体育运动是女生参与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原因,占女生总调查人数的 24.51%,其次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学习运动技能而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分别占 19.34%和16.52%,接下来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占 16.05%,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占 14.62%,其他原因从事体育活动的占 15.87%。女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比较广泛,动机类型较分散。说明女生不稳定的体育参与动机、缺乏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志与不稳定的体育行为是相关联的。通过表格比较可以说明中学男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相对女生较为稳定、指向性更为集中。
3.4 中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原因
由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身体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影响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更加的多样化,社会因素、学校以及家庭环境都对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3.4.1 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体育只不过是简单的跑跑跳跳、随便玩耍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认为体育锻炼就是浪费时间。在我国大多数中学实行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教育的发展有所忽略。特别是农村学生受到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的限制,从而使他们对体育文化了解很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几乎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长远而持久的影响,父母的体育观念会影响体育的意识,父母的体育行为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倾向。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课程即可,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作任何要求,体育成绩不合格也无所谓。因此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一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对体育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影响了体育的教学发展。
3.4.2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一,由于中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谈薄,没有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第二,由于中学阶段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运动水平、运动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女生生理周期过后,特别反感体育课。第三,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学科上,第四选择适应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批评的功能,现在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就会导致一部分体育优秀生,不需要作出什么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目标,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作出什么努力都无法到达理想的效果,屡受挫折,导致对体育失去兴趣。
3.4.3 体育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水平低
目前多数体育课上,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学生人数多、指导思想陈旧等原因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形式化、简单化。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混为一体,教学内容鼓噪,教学方法没有新意、不科学,授课内容、形式以及课的设计没有创新,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由于条件现状和一些传统理念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的现象,这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明显的发差,也对学生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符合。这些原因造成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
3.4.4 体育教师的因素
以教师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传统老套,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调、刻板,缺少创新,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中学生无法获得体育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积累。体育老师肩负着其他老师所不能替代的特殊的使命,它是教师队伍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因为体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科学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体育教师无论在课上课下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诱因,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外,他也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教师拥有精湛的业务知识,课堂上的巧妙设疑,采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法,必定会有极高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学习兴趣有诸多制约因素,但起主导地位的一是精湛的业务工作能力;二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学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学生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受外来因素的驱使,老师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4 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各种方法培养、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激发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体育课学习对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加快谋划体育课教
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阳光体育活动计划》都是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具体行动计划的内容,为体育课教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引领作用。如果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枯燥无味、缺乏创新,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学习情绪大减,不喜欢学习。所以教师只有积极研究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可从体育教学的内容、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培养体育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体育教学的优化。
4.2 丰富授课形式
传统体育教学侧重于体育教师的单纯教授知识,学生一般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课堂配合度差等状况。教师可以在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上课的同时,变换授课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教授篮球知识中的三步上篮时,可以
从基本的分解动作教起,从第一步到第三步再到上篮的脚步和手势逐一分解,因分解动作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引入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的运动类动漫作品《灌篮高手》,在分组练习之后进行小型比赛,可以用《灌篮高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适当的娱乐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
除了增加学习的娱乐性之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内容的多样性。例如体育教学中难度最大的800m耐久跑,这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学生不仅需要足够的持久力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而处于一半儿童一半少年时期的初中学生,持久力和意志力都相对薄弱,他们对800m的畏难心理造成其学习抵触性过大。教师在耐久跑教学时可以将其它运动项目穿插其中,以此来减少耐久跑练习的枯燥性。比如慢跑、百米接力、喊数抱团等等。组合训练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厌烦心理、完成教
学任务,同时又可以学习到其它教学项目。
4.3 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习惯,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倾向,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班级比赛,定期组织学校运动会和召开体育知识讲座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校园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兴趣氛围,促使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习惯的养成,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4.4 运用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项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有深厚的趣味性、竞争性和健身性,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之一。游戏可分为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游戏和与运动专项密切相关的专门性中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经常提不起兴趣,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若能正确选择体育游戏,使游戏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弯道跑技术时,初中生本来对跑就比较厌烦,而弯道跑的技术要求高,又须反复练习方能掌握,这时教师不妨借助圆周接力竞赛跑进行教学在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后,就可以进行这个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很快地掌握弯道跑运动技术并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
4.5 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直接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对此, 我认为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学习能力。
6 总结
此次通过对我国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研可知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完成体育锻炼的动力,也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但是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很多中学只注重文化课,对体育教育并没有重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为了其他动机。社会因素、教师的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都会导致中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形式、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运用体育游戏等几个方面来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强弱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发展。因此,加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关系到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孙晓庆.寿光市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孟凡钧.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83.
[3]赵奎. 初中生体育兴趣培养之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2011,04:27+26.
[4]沙鑫.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3,09:78-79.
[5]彭鸿,陈艳龙. 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2:74-75.
[6]蒋戎戎. 长沙市区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动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
[7]徐彩勤,王兴美. 学校对培养中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促进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3:71-72+80.
[8]张力文. 山西省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9]徐伟. 长沙市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0]宗成,赵忠伟.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3:176+178.
[11]刘晔.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08.
[12]尤建平. 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J]. 学周刊,2016,35:127-128.
[13]张纪伟. 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河南大学,2010.
[14]晏子翔. 中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活动偏好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5]林素梅,裘友凤,周鑫. 中学生体育兴趣形成因素的分析和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