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奥运四强攻防链对比研究
来源:未知 2019-06-05 09:21
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和奥运四强女排比赛的攻防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整个得失
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奥运四强攻防链对比研究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新郑 吴金涛[1] 韩盼星1)
摘 要: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和奥运四强女排比赛的攻防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整个得失分系统中,在扣球-防扣球攻防对抗技术链上低于美国和巴西女排,高于日本和韩国女排,吊球-防吊球攻防对抗技术链环节上低于奥运四强,在扣球-拦网攻防对抗技术链上低于美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建议:1.增加发球的攻击性;2.强化接发球训练;3. 采用灵活多变的进攻配合;4. 强化发球和拦网技术的联结;5.以赛代练;6.平时强化训练队员防吊意识。
关键词:女排;攻防技术链;贡献率;对比研究;
前言
中国女排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腾飞的象征,在1981-1986年期间分别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事上获得5连冠的佳绩。然而,随着排球的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和规则的不断完善,排球运动新的发展态势给中国女排带来了新的压力,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国际大赛中已逐渐表现出来。中国女排正逐步脱离了世界强队的范畴,特别是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与奥运四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中国女排想再进入世界女排第一军团,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出与奥运四强存在的差距,并有针对性的、科学性的逐一解决。本文从排球运动进攻和防守的技术衔接所形成的“攻防链”体系着手,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参加的比赛与奥运四强各自参加的比赛进行录像统计,从进攻和防守双因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攻防双因数在比赛中的动态发展特征以及中国与奥运四强存在的优劣势,为中国女排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数据,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奥运四强分别参加所有场次比赛的攻防链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项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排球运动的文献和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为建立攻防链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
与河南省多所高校排球项目相关专家和教练进行交流,征求专家的宝贵意见,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依据。
1.2.3录像观察法
遵循录像观察科研方法的原则,先检查并观看了每场比赛录像的情况,确认比赛录像的画面质量,熟悉之后再正式统计。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以及数学相关知识,将统计出基础数据运用 Excel(2003)和 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针对比赛录像的统计数据和数理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逻辑推理。
2攻防链的比较分析
2.1单个技术指标贡献率
单个技术指标贡献率是指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扣球技术、防扣技术、拦网技术、防拦技术、吊球技术和防吊技术等单个技术在本方得分系统中所做贡献的比例。
2.1.1建立单个技术指标贡献率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对多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最合理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本研究y表示为得失分率,p=8,x1 、x2、x3 、x4、x5 、x6、x7 、x8对应地表示与得失分率密切相关的8个变量,分别是发球技术净得分率、接发球技术净到位率,扣球技术净得分率,防扣技术净起球率,拦网技术净有效拦回率,防拦技术净起球率,吊球技术净得分率,防吊技术净起球率。通过运用SPSS16.0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
表1 各技术指标贡献系数表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中国女排 |
0.304 |
0.425 |
1.044 |
0.672 |
0.612 |
0.034 |
0.091 |
0.128 |
巴西女排 |
2.868 |
0.448 |
1.147 |
0.433 |
0.340 |
0.087 |
0.391 |
-0.117 |
美国女排 |
0.716 |
0.048 |
1.378 |
0.400 |
0.473 |
0.178 |
0.261 |
0.122 |
日本女排 |
0.423 |
0.437 |
0.918 |
0.537 |
0.589 |
0.007 |
0.421 |
0.215 |
韩国女排 |
0.526 |
0.375 |
1.067 |
0.613 |
0.483 |
0.028 |
0.226 |
-0.018 |
注:a1 、a2、a3 、a4、a5 、a6、a7 、a8相应地表示各个技术环节对得失分率的贡献系数。
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使用的方法: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和方差分析。
拟合优度检验:多元回归的平方和在总的变量差中所占的比例称之为可决系数,可决系数是运用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度量样本预测值拟合优度的一项指标。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可决系数表示回归方程中因变量差异中自变量变异的比例,一般用R2表示。但是可决系数的值伴随样本的容量增加而增大。所以,为了减小样本容量对可决系数的影响,我们引入了调整可决系数,即Adjusted R2,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的k表示自变量的个数,n表示观测变量的个数。由公式可知,当自变量的个数大于1时,Adusted R2的值小于可决系数。Adusted R2与可决系数差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方差分析检验:
采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多元回归方程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可假设总体样本的回归系数都为0或者都不为0。F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当F值大于一定值时,推翻H=0的原假设。
表2 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参数表
|
R |
R Squar |
Adjusted R2 |
F |
中国女排 |
0.933 |
0.870 |
0.850 |
48.208 |
巴西女排 |
0.948 |
0.898 |
0.907 |
64.112 |
美国女排 |
0.861 |
0.741 |
0.692 |
30.972 |
日本女排 |
0.879 |
0.772 |
0.704 |
31.326 |
韩国女排 |
0.917 |
0.841 |
0.823 |
47.374 |
依据表2,多元回归方程经检验Adjusted R2的值比较大,证明该数学模型与原始数据拟合度较高。
2.1.2单个技术指标贡献率
数据经过整理,通过SPSS16.0对数据进行运算,计算出每个技术指标在整个得失分系统中贡献率如下表3:
表3 各技术指标贡献率比较表
|
发球 指标 |
一传 指标 |
扣球 指标 |
防扣 指标 |
拦网 指标 |
防拦 指标 |
吊球 指标 |
防吊 指标 |
中国 女排 |
-0.000 |
0.244 |
0.409 |
-0.043 |
0.341 |
-0.002 |
0.031 |
0.021 |
巴西 女排 |
-0.106 |
0.306 |
0.467 |
-0.008 |
0.182 |
0.023 |
0.174 |
-0.037 |
美国 女排 |
-0.025 |
0.039 |
0.540 |
0.012 |
0.259 |
0.037 |
0.115 |
0.024 |
日本 女排 |
-0.005 |
0.268 |
0.356 |
-0.027 |
0.134 |
0.057 |
0.231 |
-0.014 |
韩国 女排 |
-0.015 |
0.267 |
0.430 |
-0.145 |
0.342 |
0.026 |
0.123 |
-0.028 |
通过表3可以看出,第一,中国女排和奥运四强在进攻端都是扣球指标贡献率第一,发球指标的贡献率排在最后;在防守端都是接发球指标贡献率第一,防扣指标的贡献率排在最后。第二,五支女排队伍的发球指标贡献率与得失分系统呈负相关。第三,五支女排队伍防扣指标的贡献率均低于防拦指标的贡献率。
2.2五大攻防链贡献率
文中五大攻防链贡献率专指发球—接发球链、扣球—防扣链、拦网—防拦链、扣球—拦网链和吊球—防吊链五个攻防链在本方的得失分系统中做贡献所占的比例。通过界定攻防链矛盾体系和运用多元回归线性分析的方法,考虑到攻防链技术矛盾的双重性,现将分析x1和x2、x3 和x4、x5和x6、x3和x5、x7和x8五条攻防技术对抗链。
首先,对中国女排和奥运四强的发球—接发球链、扣球—防扣链、拦网—防拦链、扣球—拦网链和吊球—防吊链五个攻防链在本方的得失分系统中所做的贡献率进行统计,然后将中国女排和其它四支队伍的五个攻防链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对相同的攻防链进行比较和讨论,找出五支队伍五大攻防链中稳定有序的攻防链,找出中国女排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战术从而赢得比赛的主动权,为比赛胜利奠定基础。则某个队伍得失分系统中一个攻防链的贡献率为
∑apxp+ap+1xp+1(p=1,3,5,7)
根据公式分别求得中国女排、奥运四强五支队伍的发球—接发球链、扣球—防扣链、拦网—防拦链、扣球—拦网链和吊球—防吊链五个攻防链的贡献率,见表6:
表6 五大攻防链贡献率比较表
|
发球-一传 |
扣球-防扣 |
拦网-防拦 |
扣球-拦网 |
吊球-防吊 |
中国女排 |
0.244 |
0.366 |
0.339 |
0.750 |
0.052 |
巴西女排 |
0.200 |
0.459 |
0.205 |
0.649 |
0.138 |
美国女排 |
0.014 |
0.552 |
0.296 |
0.799 |
0.139 |
日本女排 |
0.263 |
0.329 |
0.191 |
0.490 |
0.217 |
韩国女排 |
0.252 |
0.285 |
0.368 |
0.772 |
0.095 |
2.3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率的比较研究
2.3.1各队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率同异性的比较
根据表6可以得出:在五支女排队伍的整个得失分系统中,有明显贡献地位的攻防对抗技术链是扣球-防扣攻防对抗技术链、拦网-防拦攻防对抗技术链和扣球-拦网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率的范围为0.191-0.799;而发球-一传攻防对抗技术链和吊球-防吊攻防对抗技术链的贡献率则比较低,贡献率的范围为0.014-0.263。统计的结果显示了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因为从排球项目自身攻防系统的组成来看,攻防对抗尤其是网上攻防对抗是主要矛盾。扣球技术最具有杀伤力,是第一得分手段,毫无疑问扣球得分率在整个系统中位居首位,净得分率(得分减去失误在总次数中的比例)也遥遥领先于其它任何进攻技术手段;一传技术素有“粮仓”之称,三支女排队伍在攻防对抗技术链反应出一个共同点,就是接发球的次数比例在整个排球比赛中稳稳地位居首位,由此与前后者攻防对抗技术链的强弱趋势相对应。
巴西女排在这五条攻防对抗技术链上表现出比较平衡,其它四支队伍则呈现出强弱态势比较突出。
2.3.2中国女排同奥运四强各攻防对抗技术链差异性的T检验以及对策分析
为了判断两个样本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需要对Z值进行计算,Z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关于样本的双侧T检验,如果Z值在区间[-1.96,1.96]内,则样本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反之则具有显著性差异;关于样本的单侧T检验,如果Z值在区间[-1.64,1.64]内,则样本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反之则具有显著性差异。
假设中国女排分别与奥运四强分别对阵,则主要通过女排队伍之间的同一个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结合同一攻防对抗技术链攻守技术两端的每局净得分值、方差以及贡献率,通过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奥运四强相对于中国女排存在的尚不稳定的攻防对抗技术链,并依此为打破对方平衡的突破口,对中国女排存在相对薄弱的攻防对抗技术链进行加强,最终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第一,中国女排VS巴西女排
表7 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显著性检验表
|
发球-一传 |
扣球-防扣 |
拦网-防拦 |
扣球-拦网 |
吊球-防吊 |
Mann-Whitney U |
319.0 |
261.0 |
241.0 |
325.0 |
227.5 |
Wilcoxon W |
754.0 |
612.0 |
676.0 |
760.0 |
578.5 |
Z |
-0.9778 |
-1.9556 |
-2.2927 |
-0.8766 |
-2.5208 |
Asymp. Sig. (2-tailed) |
0.3282 |
0.0485 |
0.0219 |
0.3807 |
0.0117 |
根据表7可以得出:
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在扣球-防扣链、拦网-防拦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一传链和扣球-拦网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每局各项技术的净得分率统计结果来看,中国女排的拦网的净得分率高于巴西女排,在拦网方面的数据中国女排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女排的扣球和吊球的净得分率均低于巴西女排,在这两方面的数据巴西女排占尽优势。在防守端两支队伍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的防扣、防拦和防吊的净得分率均低于巴西女排,除扣球的净得分率的波动与巴西女排十分接近外,防扣和防拦的净得分率的波动都高于巴西女排。总而言之,巴西女排是比中国女排技术更加全面、攻防两端更加平衡的球队。巴西女排采用的“两边拉开、中间施压”的进攻战术体系在现代排球比赛当中是比较先进的,但是队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着这种进攻战术体系实施状况。
表8 中国与美国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显著性检验表
|
发球-一传 |
扣球-防扣 |
拦网-防拦 |
扣球-拦网 |
吊球-防吊 |
Mann-Whitney U |
331.0 |
149.0 |
320.0 |
276.0 |
201.0 |
Wilcoxon W |
381.0 |
500.0 |
698.0 |
627.0 |
552.0 |
Z |
-6.1916 |
-3.5940 |
-0.5516 |
-1.3344 |
-2.6699 |
Asymp. Sig. (2-tailed) |
0 |
0.0003 |
0.5813 |
0.1821 |
0.0076 |
第二,中国女排VS美国女排
根据表8可以得出:
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在发球-一传链、扣球-防扣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拦网-防拦和扣球-拦网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美国女排的发球净得分率在五支队伍最低,而且波动大,其接发球的到位率均值已经高于中国女排,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美国女排利用双自由人的战术,球队的一传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已经超越中国女排,并趋于稳定;吊球和防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没有受到自身风格影响,其吊球和防吊净得分率已经高于中国女排,但波动较大,这应当引起中国女排重视。美国女排的拦网能较强,拦网净得分率高于中国女排和巴西女排,而且波动最小,美国女排在网上对抗上占尽优势。中国女排如果想掌握排球比赛的主动权,应采用灵活多变进攻打法和打吊结合的战术,对对手任何形式的进攻引起重视,有重点的防守。
第三,中国女排VS日本女排
表9 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显著性检验表
|
发球-一传 |
扣球-防扣 |
拦网-防拦 |
扣球-拦网 |
吊球-防吊 |
Mann-Whitney U |
321.0 |
247.0 |
264.0 |
374.0 |
256.5 |
Wilcoxon W |
746.7 |
958.3 |
567.1 |
467.8 |
456.4 |
Z |
-0.9567 |
-0.4621 |
-3.3561 |
-4.3561 |
-4.4637 |
Asymp. Sig. (2-tailed) |
0.6438 |
0.7536 |
0.0325 |
0.0144 |
0.0139 |
根据表9可以得出:
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在扣球-拦网链、拦网-防拦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发球-一传链和扣球-防扣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统计分析,中国女排的净拦网得分率低于日本女排,吊球和防吊意识较差,心理素质和日本女排相比占下风,尤其是四分之一决赛被日本女排逆转,关键球没有处理好,遗憾出局,中国女排以后要以赛代练,增加队员的大赛经验。
表10 中国与韩国各攻防对抗技术链贡献显著性检验表
|
发球-一传 |
扣球-防扣 |
拦网-防拦 |
扣球-拦网 |
吊球-防吊 |
Mann-Whitney U |
343.0 |
227.0 |
367.0 |
286.0 |
314.0 |
Wilcoxon W |
1014.0 |
815.0 |
1034.0 |
1145.0 |
654.0 |
Z |
-0.2416 |
-0.9863 |
-0.2238 |
-0.0017 |
-1.7435 |
Asymp. Sig. (2-tailed) |
0.8314 |
0.6135 |
0.8457 |
0.9345 |
0.4351 |
第四,中国女排VS韩国女排
根据表10可以得出:
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在五条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统计结果可知中韩两支队伍水平相当,韩国女排主攻手金延璟曾经是土耳其联赛MVP,实力超群,中国女排应重点对其进行拦网部署,逼迫其出现失误,从而取得比赛的主动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在扣球-防扣链、拦网-防拦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一传链和扣球-拦网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二,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在发球-一传链、扣球-防扣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拦网-防拦和扣球-拦网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在扣球-拦网链、拦网-防拦链和吊球-防吊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一传链和扣球-防扣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四,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在五条链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建议
第一,与巴西女排交锋,首先增加发球的攻击性遏制巴西4号位的拉开强攻,对其接应的调整攻和三号位高大副攻的战术进攻重点布防;其次强化接发球训练,保证稳定的一传,为“一攻”奠定基础;最后面对巴西女排较强的拦网能力,合理选择进攻点,打出自己预定的比赛节奏,对优势环节重点突出,取得比赛的主动权。
第二,与美国女排交锋,坚决实施“扬长攻短”的战术,增加发球的攻击性,破坏对方的接发球水平,重点对其2号位、4号位强攻和接应的调整攻进行布防,对其任何形式的进攻方式都要加以重视,采用灵活多变的进攻配合,突破对方高大的拦网,破坏对方的比赛的节奏,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第三,与日本女排交锋,以后要强化队员脚步移动练习,强调吊、防吊意识,以赛代练,增加队员大赛经验。
第四,与韩国女排交锋,对其主攻手金延璟重点拦网,取得主动权。
第五,将发球和拦网技术的联结进行强化。因为这两项技术是进攻与防守的首次转换,分别是比赛的首次进攻技术和首次防守技术,所以把发球和拦网两项技术放在一起。中国女排要针对主要对手的进攻战术进行优化发球技术的得失分组成,重点对发球有攻击性的队员(惠若琪、曾春蕾和王一梅的跳发球,魏秋月的飘球攻击性很强)进行突击,其她队员在发球稳定的基础下,提高发球的攻击性、降低发球的失误率,重点做好“防反”是一个主要战术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之飞.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技战术的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 苏华成.中国与意大利、巴西、美国女排攻防对抗技术链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 岳新坡,王恒.技术链在竞技排球中的应用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3:367-370+374.
[4] 王贺振.中国与世界女排强队攻防技术链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5] 杨大本.论技术链在竞技排球中的价值地位[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86-187.
[6] 岳新坡.运动技术链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2:235-239.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36-237.
[8] 刘建和.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6:4.
[9] 钟秉枢,黄辅周,梁文等.排球运动科学的发展及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02:47-51.
[10] 靳小雨.“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