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

来源:未知 2020-09-27 12:26

摘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可见在幼儿

  幼儿教育: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

 

  在结构游戏中,不仅游戏的主题、材料、形式是多样的,而且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大班“大型玩具”的建构活动中,我观察了四位幼儿的建构活动。

  一、幼儿的建构活动

  菲菲的表现

  游戏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菲菲还是一手捏着一片雪花片,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我看到后,赶紧在她面前摆上一个已经搭好的攀登架,见她仍犹豫不决,又送上一个搭好顶的半成品。这下,她总算不犹豫了,开始逐一把顶端的雪花片加长,不一会儿,一个和范例一模一样的攀登架诞生了。菲菲显得很高兴,我继续鼓励她,到游戏结束时,她已经可以独立搭出攀登架的顶了。

  峰峰的表现

  峰峰在独立建构了 5 分钟后,跑过来问我:“老师,这秋千的架子怎么搭 ? ”我指一指黑板上的照片,把他的作品放在上面比画了一下。“哦,像三角形一样的”峰峰点点头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叫我:“老师,我的秋千怎么站不牢啊 ? ”我一看,原来是两边秋千架不对称,我让他仔细比一比:“噢.这边雪花片少了。”他看明白了,修改一下.秋千架子总算站起来了。

  艺艺的表现

  游戏没开始多久.艺艺就高高举着一朵花向我跑来:“老师,老师,我搭好了 ! ”“这是什么 ? ”“花篮。”她自豪地回答:“很漂亮的花篮。”我摸摸她的头,“可是今天我们搭建的任务是什么 ? ”她歪着头想了想.说:“是大型玩具。”回到座位上,她随手抓起桌上的雪花片,一片一片地往一块儿插,5分钟后又叫道:“老师,我搭好跷跷板了 ! ”我一看,她把雪花片接成一长条,在下面安了个底座,两边的长度并不一致。

  浩浩的表现

  游戏一开始,就听浩浩说:“今天我要搭个飞机转椅。”说着,他伸手拿着转椅的照片认真地研究了一番,游戏中,只见他时不时地看看照片,搭了一个比较高的圆柱体做轴,然后向四周伸出几根横档,接上飞机,到游戏快结束时,他搭好了三架飞机,小朋友都要互相参观了,他还没停下手中的活,直到第四架飞机搭好,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去参观别人的作品了。

  二、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指导

  1.了解幼儿的学习风格

  幼儿的学习风格各有特色,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幼儿的反应,并对观察到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保证幼儿自主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进一步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

  菲菲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没有样本.对于她来说创作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幼儿做事细致、稳妥,但缺乏创新与大胆。教师要从培养她的自信心人手,鼓励她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提高思维的敏

  捷性,多肯定、多表扬,促进她获得更大的进步 ?

  艺艺很聪明,但不爱动脑筋,在平时的学习中依赖性比较强,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习惯接受别人的指导,因此需要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只要给予暗示即可,更多的时候让他自己去摸索学习的方法。

  浩浩是个善于思考、喜欢独立动手操作的孩子.他在活动前有明确的目标,会花时间去观察操作的对象,任务意识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要提高要求,比如,问他们飞机转椅的手臂一样长吗?怎样调整呢 ? 他会很乐意老师关心自己的作品,并努力做到最好。

  2.适时介入指导

  当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有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指导。第一.当幼儿出现“认知结”,即出现了阻碍或停顿游戏行为的某个问题时,比如“怎样使秋千架立起来”,这意味着幼儿思考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认识结”,适时介人,提供让幼儿模仿或类推的例子与思路,使幼儿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当幼儿积极等待但没有结果时,如幼儿的探索遇到困难,教师在旁边观察.但幼儿的探索毫无进展,眼看探究的兴趣即将消失了,教师及时介入。第三,当幼儿把‘球”抛给教师时,教师不要去抢幼儿手中的“球”。只有当幼儿把“球”抛给教师时,教师才能去接并赋予一些新的东西,再把“球”抛给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当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预性的。幼儿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到介入活动的最佳时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十分重要。

  (1)了解、尊重幼儿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才有与幼儿相处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幼儿,我们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幼儿教师的“善于爱”,首先应体现在尊重孩子上,必须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把幼儿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意见,如:在班级布置环境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老师一起创设环境;在区角活动时,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在奖励时,一起评判同伴的表现等等。

  (2)宽容幼儿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经常问东问西,摸这碰那,一不小心就会犯错。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也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我们教师在孩子“出错”时,首先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有些孩子好动,是因为他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些孩子爱插嘴,是因为他思维活跃,敢于表达;有些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是因为本意想帮助别人;有些孩子喜欢大声叫喊,是因为他想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重视……

  (3)信任、欣赏幼儿

  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班制定的小值日轮流制度,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负责小组内的简单事务,如:分发本子、餐点等,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得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赏识,他们需要的也是赏识。我们不妨用欣赏的目光注视幼儿,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正确把握爱的份量,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我们老师应以人为本、做个民主的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用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品味《指南》。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关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把最温馨的目光、最慈祥的笑容、最真切的话语、最真挚的鼓励、最真诚的希望献给孩子们!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成长节律,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

  的,他们的心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成人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个别化的

  教育。这就要求成人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自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在我就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各种途径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怀并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每个幼儿在语言表达、交往、活动兴趣、目的性、持续性等各方面的不同差异,了解掌握不同幼儿的个人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活动及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良好发展。如教师看到有的幼儿交往能力不强就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运用一些小游戏把幼儿带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表达、交往能力。而如果教师不认真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没能及时帮忙,将导致幼儿的个性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个性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材料的适宜性决定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欲望、积极性等,所以,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就必须让环境成为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平台,让多层次的材料准备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环境的创设并不简单,需要老师从多方面考虑为幼儿活动提供条件,如区域的空间、场地的设置和提供的操作材料等。我们幼儿园也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我们根据幼儿近期发展目标,为幼儿设计和布置了各类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充分考虑发挥教学与游戏的功能,一方面考虑了材料的适宜性和幼儿的兴趣性,让孩子们愿意玩、乐于玩,另一方面又注意了层次性和教育性,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发展。如:幼儿学习了歌曲《小乌鸦》后,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表演材料,能力弱的幼儿用头饰表演,能力稍强的幼儿用指偶表演,能力很强的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并创编表演,教师关注了每个幼儿能力的差异,使每个幼儿都参加了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关键,教师除了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外还要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指导者,时刻关注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及经验做出判断,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介入时,必须找出介入的最佳时机和最适合的方法,如教师可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提出问题,使幼儿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看到“娃娃家”的孩子们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时,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敲敲门,告诉他们宝宝哭了,是不是饿了,是不是生病了或是不是要换尿布了等,也可以以小服务员、小售货员的身份介入,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小餐馆”去吃点心,到“小超市”去给娃娃买玩具等,这时孩子们就会顺着老师的引导,进入角色照顾娃娃了。适当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不但能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探索途径,而且还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真正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总之,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决定了幼儿在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与成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