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论文: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未知 2020-12-16 15:13
肩周炎,发病主要原因至今不明,其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更为明显,肩关节活动困难等,常见于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因此又名五十肩。据数据统计,肩周炎发病率高达20.6%,虽
医疗论文: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肩周炎,发病主要原因至今不明,其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更为明显,肩关节活动困难等,常见于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因此又名五十肩。据数据统计,肩周炎发病率高达20.6%,虽有自愈倾向,但易加重,病程周期长,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目前,西医多采用物理疗法、局部封闭疗法、康复锻炼疗法等治疗肩周炎,但效果欠理想,采用中医针灸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王文远教授创立的平衡针更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平衡针与传统针刺相比,前者起效迅速、选穴少、痛苦小、操作简单。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平衡针与传统针刺的疗效,论证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
资料和方法
1.1检索策略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肩周炎”、“五十肩”、“传统针灸”、“平衡针”、“Frozen Shoulder”、“Bursitides”,“balance accupunctur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所有数据库检索日期均从建库截止至2020年5月。
1.2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分配隐藏;②研究对象:肩周炎患者,不限患者的地域、年龄、性别、病程、具体病例分型,各组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③干预措施:试验组为单纯平衡针治疗,不能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照组为常规针刺,不限针具的类型、选穴、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疗程,不能结合其他中医或西医等治疗方法;④结局指标:临床总有效率、Melle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⑤语种为中文或者英文。
1.3文献排除标准
①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②排除实验组干预措施为非单纯平衡针治疗的文献,对照组为非单纯常规针刺的文献,存在统计学错误或者设计不合理的文献;③排除不完整的样本数据的文献与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及重复检出的文献;④排除动物实验的文献;⑤排除非肩周炎的文献。
1.4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两名研究成员共同检索与筛选文献,之后对其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若意见不统一,则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或由第三位研究人员协助裁定。最后,筛选纳入文献的数据:①基本信息;②干预措施;③偏倚风险评价;④结局指标。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研究人员共检索了中、英文相关文献186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全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排除177篇文献后,最终纳入9篇所需文献,文献的筛选流程及结果详见图1。
2.2.各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纳入的9篇文献均为对比平衡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研究,结局指标主要采用了临床总有效率(8篇[1-8])、治疗前后的VAS评分(2篇[3,9])、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1篇[3])的表达方式,上述文献统计患者总数为860例,其中包含432例试验组与428例对照组,详见表1。
2.3.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利用 Cochrane Handbook 5. 1 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①生成随机序列的方式;②分配隐藏;③ 设置受试者、干预者、结局评估者盲法;④结果数据的完整;⑤选择性报道结果;⑥其他偏倚来源)。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得出:所有文献均为 RCT或CCT研究,虽均提及随机分组,但没有对随机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亦无法得知是否保证了分配隐藏及盲法的实施,本人尝试与原文作者联系,但未得到回复。就纳入文献而言,阐述了基线可比性的有8篇,均进行了各组间的年龄、 性别、病程等基线的比较;阐述了脱落/退出病例情况的有2篇[3,9],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偏倚风险评估见图2)。
3.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
就采用临床总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的8篇文献[1-8]而言,其异质性检验为:Chi2=1.62,df=7(P=0.98),I2=0%(P>0.1,I2<50%);该数据表明其同质性较好,因此,上述文献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通过合并效应量OR = 3.43, 95% CI(1.98,5.95),Z = 4.38(P < 0.0001)可以得出结果:平衡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详见图3。
就采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的2篇文献[3,9]而言,其异质性检验为:Chi2=6.10,df=1(P=0.01),I2=84%(I2>50%);该数据表明其异质性大,因此,上述文献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而通过合并效应量SMD= -1.16,95% CI(-1.89,-0.42),Z = 3.07(P =0.002)可以得出结果:平衡针组VAS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详见图4。
讨论:
目前中医及西医均倾向于保守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大多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所以针灸在治疗该病有很大的前景及优势。在纳入的文献[3]中只有一篇研究采用了Melle肩关节功能评分,故对该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意义不大,因此本研究以平衡针治疗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的OR值与VAS评分合并效应量的SMD值作为研究标准,得出的结论是平衡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纳入文献的语种单一、样本数据少;(2)文献未对随机分组与分配隐藏及盲法的实施方法进行细致描述;(3)仅2篇[3,4]文献记录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而不管是平衡针还是常规针刺,均属于针灸这一大类别,有它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忽略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可能影响结果的真实性。(4)仅2篇文献[3,9]记录了病例脱落或退出的情况,研究设计较合理,其余均未提及。(5)纳入的文献,大部分对结局指标没有进行细致的客观化、量化,存在较大的主观风险。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而言,平衡针更有优势,且因其操作简便,使得具有中医基础的医师容易掌握,易于推广;另外,选穴比传统针刺简便,令患者极大的消除了对针灸的恐惧,患者易于接受。
但由于目前并没有较多的高质量 RCT或CCT 的文献可应用,纳入的大多为小样本、低质量的研究,此后的临床试验应多以“多中心、大样本”作为附加标准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便为临床提供更高参考价值的证据。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 |
N/例 |
干预措施 |
结局指标 |
||
治疗组 |
对照组 |
治疗组 |
对照组 |
||
郭孟霖 2014[1] |
68 |
68 |
平衡针灸 |
传统针刺 |
① |
许龙飞 2012[2] |
33 |
30 |
平衡针灸 |
常规毫针 |
① |
董峰 2009 [3] |
118 |
117 |
平衡针疗法 |
传统针灸疗法 |
①②③ |
曾扬桂 2012[4] |
36 |
36 |
平衡针灸 |
传统针灸 |
① |
张虎梅 2017[5] |
40 |
40 |
平衡针灸 |
传统针灸 |
① |
张玉欣 2013[6] |
23 |
23 |
平衡针 |
传统针灸 |
① |
刘玉红 2015[7] |
50 |
50 |
平衡针灸 |
传统针刺 |
① |
丁乐 2014[8] |
34 |
34 |
平衡针灸 |
传统针灸 |
① |
魏建梅 2011[9] |
30 |
30 |
平衡针刺组 |
常规针刺组 |
② |
①总有效率;②VAS评分;③Melle肩关节功能评分 |
纳入研究 |
随机方法 |
分配隐藏 |
盲法 |
脱落/退出 |
基线相似性 |
郭孟霖 2014[1] |
数字随机法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具有可比性 |
许龙飞 2012[2] |
随机字样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具有可比性 |
董峰 2009 [3] |
计算机随机分租 |
信封 |
未提及 |
已记录 |
具有可比性 |
曾扬桂 2012[4] |
随机数字表法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未提及 |
张虎梅 2017[5] |
电脑随机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无显著差异 |
张玉欣 2013[6] |
随机字样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具有可比性 |
刘玉红 2015[7] |
随机字样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具有可比性 |
丁乐 2014[8] |
随机字样 |
不清楚 |
未提及 |
未描述 |
具有可比性 |
魏建梅 2011[9] |
随机数字表法 |
不清楚 |
未提及 |
已记录 |
具有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