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育论文 >

“微课程,育无界”的教育论文:实践初探

来源:未知 2021-04-12 13:48

摘要:

  现代技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微课程,育无界”正是尝试信息技术条件下,突破陈

  “微课程,育无界”的教育论文:实践初探

  现代技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微课程,育无界”正是尝试信息技术条件下,突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壁垒,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提供资源,为教师的广阔空间下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条件。如今,我们学校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宽带网络平台、2013年实现了“班班通”的美好愿景、2015年引进“云校阅卷”系统等,我们积极研究他人成果,借助网络微课程的探索,努力开拓出一条小地方大教育的新路子。

  一、网络平台下的“微课程,育无界”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随着微信、微电影、微课程等“微浪潮”的兴起,现代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微课时代”。微课为观看者提供的一对一的临场感,就像是老师直接跟学生讲话----这种文化氛围是大规模班级授课所没有的。2011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微课”概念,从此微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方式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微课也日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实践活动持续展开。江西省以江西教师网、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网络为平台,网罗全省教育英才,开始了微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育实践探索,并于2013年3月开展了优秀微课评选系列活动。江西教师网为我校的微课程探索提供了一个培训和展示平台。加入到我校这一课题研究中的发展中的教师日渐增多,但凸显出不少弊端,诸如参与者多为骨干,有一部分教师把作微课看做是教学时尚,或者是仅为响应上级的号召。制作的微课内容发展很快但支离破碎,制作水平也良莠不齐。一些微课收费网站发展快,知识体系较完整,但却不能体现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教育公平。更棘手的是推广中,多数教师不了解,不参与,无兴趣,甚至还不知道怎么用职称论文

  二、网络平台下的“微课程,育无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日渐成为现实,通过对万年二中、万年四中和上坊中学这三所分属县城和农村的初中微课程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二者差异太大,而且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微课堂认识严重不到位。从教师方面来说,大多持有保守中庸心态,不愿花时间精力尝试微课程这一新鲜事物,或者认为还未冲击到个人或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可以边等边看,不用急着卷进去。

  2.微课程教研难以到位。目前,教研的主阵地还是囿于教室这一传统课堂,微课虽“微”,其工作量和难度比正常授课大的多,短时间内教师的压力很大。我校参与微课程教研的只有几位青年教师,用闲散的时间实施较为片段化的探索。没有上级部门的号召,没有全体总动员,微课程这个需要长期累积过程的教研工作进展必然举步维艰。

  3.缺乏优良的微课程专业队伍。上至教育部、教育厅,下到学校教研处的相关通知,都要求积极参加“一师一课堂”的网络晒课活动,而目前很多晒课只是少数课程的零星课堂,这样的微课程支离破碎,良莠不齐,学科的覆盖率低,难以在教育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现实的情况却是:学校的大多数老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教学任务较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浅尝辄止或敷衍了事,根本不能独立完成一次微课的制作。

  4.家校亟待形成合力。网络微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故而,既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媒体支持,更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检查。出于对孩子沉迷网络的担心,大部分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孩子参与网络学习。而在城镇,微课在现行农村经济环境下网络微课程的学习平台还不够广泛,对留守孩子而言,很多仅限于校内应用——这些也是我们实施微课堂的一个大瓶颈。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城乡学校的微课程建设和发展,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与探究:如何解决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微课程作用,实现育无界?

  三、初步对策与思考

  围绕“微课程,育无界”这一愿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存在的问题,寻找破解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微课程,育无界”的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力量,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要让更多的老师,尤其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能积极加入微课程的探索队伍中。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微课制作的优良队伍,为全面推动网络微课程教学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3.骨干教师引领,全民总动员,建立“微课程,育无界”网上教室,将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4.加强网络微课程学习的管理,根据相应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不断完善网络微课程。网络微课堂的学习同样要加强相应的监管,通过点击追踪等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为高效。

  “微课程,育无界”利用网络打通课堂外部世界,让教育无处不在。通过初期的思考与尝试,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也体会到了它面临的挑战,这是一项开创性、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相信相信“微课程,育无界”将是一个动力源,一定会推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发展,一定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