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学论文 >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浅探

来源:未知 2019-05-23 09:38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浅探

  谢发国 中国矿业大学校团委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双热点,从国外到国内、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都在积极的号召着、探索着、实践着,都在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所谓“新常态”,主要指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既是新常态背景下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纵观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阶段,从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开始;第二阶段,启动阶段, 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第三阶段,蓬勃开展阶段,2010年5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首次把创业教育定义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领域的全面实施。

  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挑战杯”举办以来,已经培养几十名教授,数百名优秀的企业家,等等,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国外可借鉴的经验也有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理念落后,结合不紧,实践脱节。

  一些高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被边缘化,仅仅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同时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教师也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与实践严重脱节。

  2、师资薄弱,水平不高,方法单一,实效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是个普遍现象,国外、国内都存在。国外有些高校已经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设置,用于培养专门人才。国内目前还没有专业设置,国内大学的合并热潮之后,对引进的教师有学历的要求,要求非硕士、博士不进,这既有合理性,也是片面的,很多教师有高学历,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纸上谈兵,照本宣科,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平台短缺,帮扶不够,急功近利,体系不全。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不健全。很多高校都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搭建了一些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园之类的,但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同时有些高校急功近利,觉得投入就要有产出,再者政府和企业的指导帮扶力量不足,帮扶不到位,也导致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缓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4、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功利心强,格局难成。

  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很多高校没有从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出发,导致将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难以实现;还有些高校狭义的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或者是仅仅为了解决就业困难,学校往往知识到了毕业前几个月才进行就业指导,试图走出一条“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功利心强,而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难以形成格局。

  5、课程稀少,方式呆板,受众面小,效果不佳。

  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作为一种边缘教育范畴,有些高校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但也都没有进行实体化运行,而国外很多顶尖高校都有创业教育方面的学位授予。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结合起来,大多数以几门简单的未成体系的选修课或讲座形式,或企业家座谈会形式存在,方式呆板,且受众面小,学生很难在不成体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掌握连贯的体系脉络,所以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氛围不浓,支持不够,执行困难,不利发展。

  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政策制度滞后,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同时近年来,政府虽出台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如小额贷款、减免税收、便捷工商注册等,但力度有限,操作困难,执行变样,真正获得受益的学生的比例不高,在高校的宣传难以发挥很大作用。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的剖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来逐一解决,逐一攻破。

  1、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结合专业,共同促进。

  高校师生要充分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作为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改革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年度报告,创新创业教育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是规定动作,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从思想上要重视,同时,要将其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的前沿知识、理论成果,不能厚此薄彼,而是要放置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实施。

  2、培养师资,提高质量,丰富手段,增强实效。

  高校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力引进“双师型”师资,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学历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自己培养一批专职教师,也可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还可以引进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师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将普及与重点想结合,业余与专业相结合,通过“慕课”、专题讲座、论坛、学院讨论、现场教学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同学了解、关注、关心,进而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

  3、搭建平台,充分指导,合理定位,完善体系。

  高校要勇于自己搭建实践平台,努力搭建大学生模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产业园之类的平台,同时,还应积极走出校园,和政府、企业共建一些实习、实践基地,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实践平台;同时,政府、企业可以将相关需求和课题委托给高校来承担,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指导,共同完成相关科研任务;高校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做到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4、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意识超前,形成格局。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专业优势,结合自身特色,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应该要有超前意识,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锤炼创新品格,掌握风险评估意识,捕捉商机的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还得将普及与重点想结合,业余与专业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格局。

  5、课程改革,不拘一格,全员育人,实体运行。

  高校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同时,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不拘一格,通过“慕课”、专题讲座、论坛、学院讨论、现场教学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同学了解、关注、关心,进而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高校,应该努力推进实体化运行,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机会识别与利用,风险认识与决策,组织领导与管理等能力。

  6、营造氛围,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联动发展。

  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发展,营造浓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量;同时学校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如学生的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学生的专利、参加的课题、参加的科研训练计划等都可以换算为创新学分;教师在职称评定、津贴补助、绩效工资等方面都可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进一步简化工商注册、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工作手续,切实为大学生服务,提高效率。

  三、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更应该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战略任务,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切实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做到实处;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当排头兵、马前卒的角色,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事关高校综合改革的成败;再者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改革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纳入质量的年度报告,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平台搭建、氛围营造、全员育人、政策保障等各个方面切实抓到位,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性、连续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日报,2010-07-29.

  [2] 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4] 郭娟、李平则,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资讯,2011.NO.31

  [5] 石国亮,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6] 韩仲志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元化模式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月下期

  [7] 陈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养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