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学论文 >

教学论文:化学新课程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未知 2020-07-21 23:48

摘要: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必要,可通过五个方面来渗透:穿插唯物辨证法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渗透化学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

  教学论文:化学新课程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必要,可通过五个方面来渗透:穿插唯物辨证法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渗透化学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联系材料、能源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加强实验教学培育学生审美能力、注重情感教育培育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人文素养;培育途径。

  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目前有多种说法,但总的来讲,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有高尚、善良、纯洁、健康的道德情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因科学教育缺乏态度、方法、价值、情感、责任等人文内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消失、道德滑坡。尽管在我们看来各个方面比较优秀的大学生们,但情况又如何呢?刘海洋用浓硫酸泼棕熊、陈果自焚、马家爵惨杀学友,我们一方面为他们的过激行为惋惜,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的教育存在问题。学生对科学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价值取向等缺乏应有的知识和重视,使得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由此看来,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很有必要,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新人才观的要求。如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些思考和实践。

  一、穿插唯物辨证法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研究表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唯物辩证法又是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化学课程蕴涵着许多唯物辩证法思想。首先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认识它、利用它。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物质观教育。其次,物质又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在这个变化之中又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原理在里面,比如: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溶液中的溶解与结晶;电解质的电离与结合等,而且这些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这实际上就是哲学里边的矛盾规律。又如,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由于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到7,因此,引起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这不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表现吗?另外,现行化学教材的编写,章节的安排都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发展观点的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结合具体知识,穿插一些唯物辩证法思想教育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正确处理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明白在学习、工作、创业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可能比单纯的知识教育更有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确实有益。

  二、渗透化学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发展史不仅记载着科学知识的一步步重大进展,同时反映着每一步进展中人类为之所作的努力、历经的艰辛,付出的代价,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在化学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化学史方面的资料,有化学故事,化学家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发现。化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这种精神对科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是人们研究元素及其性质的重要工具,凯库勒发现的苯的结构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人民对化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最先制造出火药、摸索出造纸的工艺流程,这是我们应引以自豪的。在近代侯德榜打破外国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的纯碱并将其公诸于世,他的这种精神已经超出科学本身,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心。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科学教育中结合具体知识恰当引入一些化学史,不仅可以增加教材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有趣一些,增加亲和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材料、能源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除了科技之外,还有能源。美国曾两次攻打伊拉克,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因为石油不仅是能源物质,而且还是生产其他材料的原料,我国是一个能源比较匮乏的国家。现在每年三分之一的石油需要依赖外国进口,而我们又是一个能源浪费非常严重的国家,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1美元GDP,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倍,德国的6—7倍,日本的14倍,如果再不注重节约能源的话,再过几十年,我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然而,在能源消费中,我们又没有过多的考虑“三废”对环境的危害,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今,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污染三大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人们肆意向江河湖泊中排放污染物,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文物古迹正遭受着酸雨的侵蚀,人类也正在承受着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的折磨。这些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将会受到惩罚。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环保教育,培养他们节约的意识和习惯,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不仅如此,还应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周围的人参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自己的各种活动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提倡“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道德风尚。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审美施教,挖掘其中潜在审美功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活跃学生学生思维,实现智力开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实验会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加深对实验事实的印象和理解。

  化学药品是美的,晶体结构的奇妙对称,五颜六色的焰色反应,金属单质的迷人光泽,无不给人以视觉享受。化学装置是美的,造型各异的器皿,清洁光亮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排列方式,整套装置的比例得当、错落有序、疏密有致体现一种严谨的规范美、悦目的造型美。实验效果是美的,现象鲜明的化学反应,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体现实验效果的明快之美。实验操作是美的,药品的取放,试剂的滴加,装置的连接,仪器的摇动等,这其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种规范、认真的流畅美。

  化学实验建立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在科学上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五、注重情感教育培育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它的最大弊端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分低能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当今社会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现行的新的人才观对人才进行了重新界定,其中创新精神就是其内容之一,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带着愉快的情绪听课,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思考,课后主动复习、钻研、探究,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认真,学习就不会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成绩差并不是智力差、头脑笨,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对他们的情感教育,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若不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日积月累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相反,若我们能在学习生活上关心每一位学生,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并加以肯定,课堂上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而且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他们就会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思考、研究,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十分有帮助的,我们不能只顾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出的学生才是真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