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学论文 >

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文本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未知 2021-03-17 12:55

摘要:

  文本史料指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资料。教育部发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文本史料教学策略研究

  文本史料指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资料。教育部发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自然离不开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最经常使用的就是文本史料,为此笔者开展文本史料教学策论研究。

  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解除对文本史料的敬畏心理

  中学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兴趣对过去的事件有所关注外,大多数学生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来接受历史。如果能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则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亲切感,从而帮助学生解除对文本史料的敬畏心理。笔者在学习必修 《百家争鸣》一课时,曾经思索,不知“儒”、“道”、“法”、“墨”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于是给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

  展示选自《论语》、《道德经》、《韩非子》、《墨子》的四则材料(略),然后设置了两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各派别的主要主张。

  2.如何遏制晚自修讲话行为?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观点和解决办法。

  儒家代表:

  生1:谁要是晚自修讲话,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

  师:讲些什么道理?能不能用孔子的原话?

  生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要经常温习,晚自修是最好的

  温习时间,不要浪费了。

  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多静心思考。

  生3:我反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是在向其他同学

  请教!孔子还说要不耻下问呢!

  师:不错,同学们的说理从学习的方法引申到了做人原则问题。

  法家代表:

  生1: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罚措施。

  师:可不可以依据秦律制定一些遏制晚自修讲话的制度?

  生2:要连坐!一人讲话,周边同学都要一起受罚!

  生3:谁晚自修讲话,罚他写五百字的说明书。

  道家代表:

  生1:如果有人上晚自修讲话,那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

  为止。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2:那不是老子与庄子说无为而治么?

  师:那如此看来,这晚自修讲话是无法遏止了?

  生3:不对,道家是说“无为而无不为”,用暗示的方法提醒他

  可不可以?

  师:道家提倡一种取法自然的积极无为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暗

  示、同学提醒等来解决。

  师:同学们,综上所述,你们班现在是用哪种办法来治理班级

  的呢?

  生1:法家!你没看见前面墙上贴了一大张班规吗?要是晚修讲

  话,要受罚的。

  生2:也有儒家做法,谁被投诉讲话,就要被班主任找去谈话,

  要谈两小时,好恐怖啊!

  师:这么看来,治理班级是儒法结合啊!那你们认为应当如何

  才好?

  生3:多一点儒,少一点法。

  生4:最好道家了!(全班大笑!)

  这是一堂轻松、愉快的历史课,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活力和有用性,帮助学生解除对文本史料的敬畏心理。通过这一课,学生对班级管理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些许抱怨,班级管理效果好了许多。

  二、设置一些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史料的探究兴趣

  有学者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与科学家的思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未知的、新东西的探索、发现与发明,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儿童的发现与发明通常只具有个人意义,而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则具有全人类的意义[1]。思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是每个人在其所有年龄段都具有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最重要动力,没有认知冲突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在开展文本史料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设置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然这些问题不能是简单地重复教材的内容和观点,通过

  这些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愉悦。在学习必修 专题七《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后“内阁”、“首相”、“国王”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展示《英国政治制度史》节选:1783年24岁的小皮特初任首相时,下院反对派议员报以嘲笑。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但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他大获全胜得到新议会支持,巩固了首相权力。师:首相解散议会,是否意味着首相(内阁)无需再对议会负责?

  生:不是,首相(内阁)的去留仍旧由新选议会决定,仍有去的可能。

  师:首相解散议会时,为何要“依靠国王支持”?

  生:国王仍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开展文本史料教学过程中,有个问题值得注意:如何科学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历史是典型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不像自然科学之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笔者的观点是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切忌以教材的结论为衡量学生看法的唯一标准,将学生所有不符合教材结论的看法均斥为错误或加以压制。

  三、激活学生的潜记忆,调动学生的能力库,为文本史料教学做好知识铺垫高中老师普遍认为,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教学,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可以说举步维艰。据学生反映,中考历史学科采用开卷形式,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知道某个知识点在哪一页就可以,无需掌握具体的知识。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历史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少的可怜,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存的点历史知识也差不多遗忘殆尽。可学生不是对历史一无所知,只是知识比较零碎、不成系统。笔者认为,即使学生忘记某些知识,但忘记不见得就没有潜记忆,激活学生的潜记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激活学生的潜记忆?当前,高中生接受历史教育的渠道日益开放,课堂已经不是唯一传播历史信息的渠道。作为传统的历史教育载体,课堂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冲击和挑战,如影视、图片等,尤其是影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载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多变的特点,又有娱乐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赢得了学生的认同。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最初了解历史的途径是通过观看历史题材影视片。为此,大家不防打破传统课堂的藩篱,让课堂走向开放。笔者在学习必修 《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做了如下处理:

  导入视频《大国崛起》片段——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师: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美国怎么了?

  生:银行的破产、企业的倒闭。生:工人的失业,饥民不计其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全面,那么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美国吗?

  生:恐惧。

  师:对,恐惧,那谁来拯救美国呢?生:罗斯福。

  师:没错,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拥有了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充分地发挥着作用。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罗斯福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生:使企业从新开业,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生:恢复银行的信誉,让民众树立信心。

  师:同学们的决策非常明智,接下去请同学看下面的材料和问题,并制定出具体的摆脱危机的方案。

  ……

  即使历史学家,在研究时并不全依靠知识储备,他们的大脑不一定是图书馆,但一定是能力库。通过能力的运用,实现新知识的掌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笔者正是通过影视导入、史料的补充,激活了学生的潜记忆,调动了学生的能力库,从而既实现了罗斯福新政措施这一新知识点的落实,又帮助学生学会了从材料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本史料教学进程

  不管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发达,讲授仍然是教师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不可轻视的基本功。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其特点之一是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出发,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使学生易于理解。这方面北师大附中纪连海老师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纪老师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时,节目收视率极高,平时他的历史课也深受学生欢迎。为什么纪老师的历史课会那么受学生欢迎呢?就是因为他积极地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看看他是怎样讲到“火烧圆明园”的:“圆明园英法联军找得着吗?从英国、从法国那么老远来,他知道中国有个圆明园?肯定不知道!那么问题在于,是谁告诉他中国有个圆明园的呢?肯定不是你,我知道!那么告诉英法联军中国有个圆明园,你们可以到那儿去抢、去烧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便是…[2]”此种包袱法真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就是纪连海充满无穷魅力的语言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教育引导。历史是有感情的人创造的,同样需要有感情的人去讲授。情是构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平静恬淡、无动于衷地看待世间万物是成年人的长处,但不能作为教师在感悟知识和传授知识时的心境。这种近乎死寂的平静会使心灵走向麻木,思维变得疲惫。上海晋元中学的李惠军老师可以说是情感教学的典范。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目睹了李老师的教学风采,此次李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阿房宫-楚人一炬,可谓焦土》,他展示了阿房宫遗址图片后对“阿房宫”作了声情并茂的描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遗址,今天,当我们凭吊沧桑历史的时候,已经无法看到当年那震撼人心的宏伟景致了。但是大家看,荒凉坡面上那一丛丛低矮的草木,像是一群阿房宫忠诚的守望者,它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大家再看,荒凉坡崖上打一道道垂直的沟壑,像是千年历史老人用悲愤泪水汇成的溪流冲刷出的泪沟,泪水哭干了,但泪沟还在。似乎流露着对那位火烧秦宫的千古罪人楚王项羽的愤怒与无奈。一把火毁掉了伟大的文明,也毁掉了这位西楚霸王的一世英明!

  师:请大家大声告诉我一次,谁是阿房宫的千古罪人?学生齐声回答:项羽。

  师:然而,数千年来几乎板上钉钉的历史结论,近年来却在科学面前面临着拷问与动摇。

  展示史料,层层剖析……

  从学生的表情和参与热情可以看出这是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一个教师只有用心、用情去体验每一节课,我们的课堂才能在“通脱而不空疏,精致且至博大”的情境下让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并带来心灵和精神的感悟。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来表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配之以语气,语调与节奏的变化,尽力创造出一种历史的意境和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神入历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促进文本史料教学的深入

  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无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据遗留的材料来演绎历史,因而对历史的阐释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英国史学界有一种“神入”法,蕴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交游人物”,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人物,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和动机等,并理解历史人物思想的变化,更准确地感悟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乐趣和智慧;第二层是指“进入”事件,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时代中去观察事件,站在历史发展的真实背景中去研究历史事件,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特征、态度和影响等,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规律[3]。教师可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文本史料教学,让学生置身当时的时代中,充当事件的主角,展开历史的想象和思考,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意图、期望、疑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现在。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一线历史教师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只要如此,相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点滴实现。以上是笔者对文本史料教学做的初步探索,以与大家共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