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学论文 >

作物栽培学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未知 2021-03-24 13:11

摘要:

  作物栽培学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和必修课,主要介绍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研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措施。转型试点专业的成功

  作物栽培学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作物栽培学是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和必修课,主要介绍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研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措施。转型试点专业的成功申报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理论实践并重,同时,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农业的兴起,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构建新兴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优化课堂教学

  1.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上课时间为每年的春季学期,这样可以以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为依据,设计现场教学方案,从“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至少完成1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掌握播种、肥水管理、防病治虫、产量分析等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各论,如辽宁省常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等的栽培技术,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常见作物的栽培技术措施,使课程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随着社会发展,作物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环境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定量栽培技术、无公害作物生产等已被普遍采用,为了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新版的教学纲要中增加了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职称论文

  2.教学方法的改进

  重点内容采用案例方式、启发式、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淡化教师的“管理控制者”角色,突出“指导、服务和启发”的角色,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要素,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中,应用作物生产现场的视频进行教学。将作物、环境和生长发育过程、现代作物生产技术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作物生产有清晰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能手段-泛雅进行网络平台建设,课程网站建设主要由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资源、教学互动和网站设计四部分构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文本教案、实验教学方案、习题、电子视频、参考资源等均已上传并投入使用,60%的学生已经开始使用网络资源,而且还利用课程特点设计了作物生长发育的动画,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学习不再枯燥。现场教学及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所学的内容,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农业生产情况的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解答学生关心的和不清楚的问题。这种方式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作物播种、苗情诊断、水肥特点等田间管理技术等关键的生产技术问题请一线的有特长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讲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抛出一些农业生产问题进行讨论,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由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1.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比例

  实验课程是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实验课时,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所占实验的比例也增加了。教师定题,学生选题,从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准备到实验实施和实验数据分析,均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式实验平台的构建

  课程中鼓励学生申报与课程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实验室中做创新实验或教师课题,实验室对学生开放。2017年秋季学期有5名学生申报并参与了水稻栽培、玉米栽培等与课程相关的创新项目,并有8名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应用型作物栽培科研课题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3.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

  稳定的校内外实训与实习基地是提高作物栽培学验和实实习教学的有力保证。拥有校内实习基地20余亩,并与丹东辽丹种业、登海良玉种业、丹东市种子管理处、丹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建立了技术指导与实习关系,成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特色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要,使农学专业面向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2014年12月,辽东学院与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为作物栽培学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较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将在第4.5.6学期在丹东农业科学院实习,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应用于科研实践中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改进学生评价体系

  在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自学内容,平时上课提问、课堂讨论、实验等考核方法结合期末的闭卷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实施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及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程设定了口头测试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占到总成绩的20%,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应付,而是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实践水平有所提升。

  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本课程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作物栽培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合作式、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手段;以过程考核、形成性考核为主要内容,从考核的理念、内容、主体和方式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本门课程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改革,最终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改善了教学状态、提升了教学品质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体系,为逐步建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