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来源:未知 2021-04-09 10:06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小学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小学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在教师指导之下单一的认知活动,忽视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教学美育因素,这就自然地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缺失,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读中品,体味文中的语言美
1.在读中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词句,展开联想,从而感受其色彩和音响的美。例如教《春晓》一诗时,我抓住“处处闻啼鸟”一句,联想那春天的早晨百鸟唧唧喳喳、清脆悦耳的啼叫声;又抓住“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联想春夜里的呼呼风声,沙沙雨声以及风雨吹落花的声音。这里虽然没有运用响声词,但是春夜的风雨、清晨的鸟鸣,声犹在耳,令人神往。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他们会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诗词以外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语文教材中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是很多的,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观其色,闻其声,从听觉和视觉的感观上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实现美育论文发表。
2.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的结构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学生光靠朗读还难以受到美的教育,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这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读中比,认识文中的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1.在读中体会形象美
在《庐山云雾》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随着录像镜头去领
略庐山云雾的雄伟壮丽,感受庐山云雾的整体美。此时,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谰的色彩,微风吹指,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在录象的感受体验之后,这静态与动态的庐山云雾,他在不断的变化运动着。这动静结合的描写加上实景的录象播放怎能不让人欣然而往?在语言文字中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它独特的美来,“形真”才会感到“情切”。语言是可言传的,感受则是意会。
2.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觉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到邺任地方官的?他来了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么样?学生经讨论得出:西门豹到邺时看到的是一片荒凉景象,田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直接原因是官绅们为河伯娶媳妇造成的。为此,西门豹将计就计,在河伯娶媳妇时也去“送送新娘”,其实早有主意在胸,他先是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理由,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再派官绅头子去“催一催”,最后还叫其他官绅去“催催”,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总之,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惩治了恶人,同时又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在不动声色中假戏真做,达到从根本破除封建迷信的目的。最后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好品质。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审美情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