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核心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挂名,独著;提供国家级课题一条龙服务,课题上知网,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128188823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

来源:未知 2021-04-09 10:14

摘要:

  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诗歌更是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的精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非常符合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

  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诗歌更是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的精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些作品以优美的词句,和谐爽朗的音韵为小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故事生动、意境优美的画卷。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画面美、哲思美,于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一、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关于诗歌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讨论的焦点。诗歌该怎么教?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加强诵读教学。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借助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发表论文

  1.读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读或比赛读。最后,要让学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

  2.读出情感。情是诗歌的魂,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它们都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从而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去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要掌握好诗的节奏韵调(教师在读的时候可以配上与诗的内容相适合的一段音乐),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在听中去感悟诗的意蕴,在优美的旋律中体味诗的意境。

  二、真情真景出真词,意境领先趣成诗——巧于引思,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什么是意境呢?“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换句话说,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的类别大致有以下六种:雄浑、豪放、沉郁、悲怆、冲淡、旷达。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

  1.启发想象。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填补空白。诗,是诗人思想感情升华的结晶,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的发生发展过程铺叙开去。诗人只能够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式的语言,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抒发自己感情。那些画外之图、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只能引导学生去填补。

  三、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披文入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论述告诉我们:激情是创作的源泉。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或婉约、或慷慨、或苍桑、或温柔,且咏且叹,一波三折,无不包含深情,吐尽作者心事。“情”是诗歌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诗歌。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1.借景生情。“诗乃心灵之歌唱,情景驭之徐飞翔。”在诗歌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借曲引情。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常常用歌曲、音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四、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读诗作画,再现诗歌的画面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有些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入诗歌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有些古诗,诗人在创作的时候运用了“色彩烘托法”。色彩烘托指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把多种色彩并列在一起,相互映衬,使人感到鲜明、振奋、活跃,从而加强意境中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作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意融于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把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

  2.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用诗一样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一样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诗歌教学而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让学生的精神生命诗意地栖居。

核心期刊推荐